第44章 草本故事歌华佗(第1/4 页)

1983年,我读初三,这年,身体不好,愣是病痛缠身。

命运故事,苦中有乐,我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丹城一中,最后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录取通知书。

在这里,面对求学的苦,我深有感触。胃溃疡是练健身气功治愈,神经衰弱是老中医针灸有方。

考取北京电影学院之后,我更加热爱读中医药书,业余我看了各种中医药书籍,在影视和中医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

关于中医,我对药圣华佗有崇敬之心,下面对华佗的药理和学识演绎一下,还是很有生活康健之美的——

华佗(约145年-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生平青春历练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华佗行医历程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以为治。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余屡试之,果屡见效。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