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第1/3 页)

中国历史常识100题 干春松 34 字 2024-02-18 08:15:27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合称。“八大家”最早见于明初朱右编的《八先生文集》。八位文学家并提,是因为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实践者。古文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究对偶声律的散文。魏晋以后骈文盛行,骈文句法整齐,辞藻华丽,形式与内容脱节。“八大家”倡导古文运动,就是要反对骈文的不良风气,恢复先秦汉代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散文传统。古文运动最早由韩愈发起,得到柳宗元的响应,他们共同推翻了盘踞文坛六百多年的骈体文。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祖籍昌黎,称韩昌黎。任吏部、刑部侍郎,谥号文公。韩愈提出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主张尊尚古道、写作古文,做到“文以载道”;指出学古的用意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写文章要做到充实的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强调文体和语言的革新;注重文学的社会作用,反对空发议论。韩愈在创作中实践自己的理论,他的散文构思严密,气势宏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论佛骨表》《师说》从实际问题着眼,格局严整、层次分明;《杂说》《获麟解》嘲讽社会现象,语气幽默,比喻巧妙,寄寓深长;《清河张君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是为友情深厚、志同道合的文学家所作,突出了不同作家的特色,而且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真挚感人。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称柳河东。任礼部员外郎等。古文运动得到柳宗元的积极响应,他重视文学的实际社会功能,强调严肃的写作态度。他的散文很有特色,除政论外,还善于用寓言来讽刺、抨击丑恶现象,由《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组成的《三戒》,通过对三种动物的描摹来嘲讽现实,语言犀利生动,篇幅短小但波澜起伏,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古文运动开启了文坛新风气,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宋代欧、苏、曾、王六大家继承古文运动的精神,巩固前人成果,建立了一个统治文坛1000多年的新传统。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官至刑部、兵部尚书,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继承古文运动的精神,提倡简约自然的文风,强调文章的社会功用。在诗、文、词、赋及经学、史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著称。他的散文大多内容充实、平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