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第1/14 页)

第183章

王维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崔希逸改任河南尹,但不久就离世了,王维有诗《送岐州源长史归》,王维回到长安。】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是年,张九龄离世,孟浩然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肯定让王维心中不好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崔希逸是个不错的人,王维想。

至少在那样的时候那样的地方,能做到像崔希逸那般讲信用的不多。

而在王维的心中,显然后面提到的两人于他更为重要。

那段时光是黑暗的,可如今回想起来,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人不都会走的吗?

【冬日,王维知南选,大概就是去南方管理南方偏远地区有关科举的一些事情,他从长安经过襄阳、郢州、夏口一直到岭南。】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也是曹植近期来考虑的。

虽说已经有了科举,也有许多的人才涌进邺城。

但是在这世间的许多角落,或许很多人还不能理解科举的重要性不能理解教育的重要性,这些都需要他们去努力。

只可惜大战未平,现在能吸引人才来邺城已然很不错了。

他也不可好高骛远,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最紧要的。

【王维,他跟李杜那些诗人是有些不一样的,他在年轻的时候像李杜那种漫游的时间稍微少一点,而此时他的外出已经是经过岁月蹉跎后的外出了。】

据幕中女子之言,这漫游对文人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她不止一次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难道就是因为这个,所以王维才不敌李杜二人的吗?

【他在路途上写下了《哭孟浩然》、《汉江临眺》、《送封太守》、《送康太守》、《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等诗作,给这么多人写诗,可见王维的人缘还是很不错的。】

【孟浩然的死因我们在讲李白的时候好像说过,他与王昌龄在襄阳相遇,两人可能太快乐了,吃了一些海鲜什么的,据推测孟浩然的死可能是过敏之类导致的,这种死法是很让人惋惜的,所以王维作为他的忘年交,来到襄阳这个地方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好友,于是写下《哭孟浩然》哀悼。】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昌龄心中忍不住赞同。

这样的死法真的很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