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逃出樊笼的一只“天鹅”(第1/15 页)

恶之花演员表 夏尔·波德莱尔 20 字 2024-02-18 08:06:16

《恶之花》是伊甸园中的一枚禁果,它就盛开在地狱的边缘,只有勇敢而正直的人才能够摘食,并且消化。他们无须等待蛇的诱惑。伊甸园中的一枚禁果,逃出樊笼的一只“天鹅”。 《恶之花》中有一首诗,名为《天鹅》,这首诗中写道:

我看见了一只天鹅逃出樊笼,

有蹼的足摩擦着干燥的街石,

不平的地上拖着雪白的羽绒,

把嘴伸向一条没有水的小溪,

它在尘埃中焦躁地梳理翅膀,

心中怀念着故乡那美丽的湖:

“水啊,你何时流?雷啊,你何时响?”

可怜啊,奇特不幸的荒诞之物,

几次像奥维德笔下的人一般

伸长抽搐的颈,抬起渴望的头,

望着那片嘲弄的、残酷的蓝天,

仿佛向上帝吐出了它的诅咒。

在这意味深长、充满象征的三节诗中,波德莱尔把人的处境和命运浓缩在生动而鲜明的形象之中。“天鹅”象征着人,“樊笼”象征着人所受到的困扰和束缚,“雪白羽绒”象征着人在天堂中的纯洁无邪。然而摆脱了桎梏的人并未回到天堂,只是走出了小樊笼,进入了大樊笼,他面前是“干燥的街石”、“不平的地”和“没有水的溪”,他只能在心中怀念失去的乐园——“故乡那美丽的湖”。而那上帝居住的蓝天是“嘲弄的”,嘲弄在地上笨拙地挣扎着的人;它又是“残酷的”,听凭尘埃玷污雪白的天鹅。终于,天鹅怀着渴望复归天堂的心情向上帝发出了谴责,“吐出了它的诅咒”。这正是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描绘的、在混沌中初生的人的形象:

造物主抬起了人的头,

命他仰望天空,注视星辰。

这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受到何种磨难,终生都将在向往希冀中度过,他的向往是天堂,他的希冀是获救。这不也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吗?波德莱尔正是一只逃出樊笼、在污泥中挣扎而且诅咒上帝、怀念故乡的白天鹅。

夏尔·波德莱尔于1821年4月9日出生在巴黎。

1925年左右。在卢森堡公园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眉毛漆黑的老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散步。老人指点着那一座座美丽的雕像,讲述着有关它们的神话和历史,孩子则出神地听着。这个孩子就是波德莱尔,他后来写道:“形象,这是我最初的强烈爱好。”那个老人不是他的祖父,而是他的父亲,约瑟夫—弗朗索瓦·波德莱尔,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