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2/4 页)

用度,大大节省了朝廷靡费。”

“盐法若乱,则边境开支势必增加,此乃涉及国计民生之大事,臣当防微杜渐,不敢擅自答应陛下。”

沈尚书说话还是比较委婉的,算是给足了天子的面子,没说皇店会影响盐税,只说其他的大臣会效仿。

言外之意,陛下您管得了内宦,但是却不一定能管得了利欲熏心的勋戚,宗室之家。

应该说,沈翼的确不愧是执掌户部的大司徒,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这其中的风险所在。

大明的盐引制度和开中法密切相关。

所谓开中法,即是商人获取盐引的方法。

民间商户想要获得盐引,就需要将粮食运送到边境的粮仓。

根据运送的粮食数量不等,可以向朝廷换取盐引,再用盐引去对应的盐场支盐,以此获利。

开中法的实施,就如沈翼所说,是通过民间的力量,减少朝廷对于边境军费的支出。

事实上,大明后期之所以在军费上每年要耗费大量的银两,就是因为开中法的废除。

没有了开中法的支撑,边境的军队,就只能完全依靠朝廷输血而生,每年自然要耗费大量的军费。

然而,开中法之所以能够起到作用,最核心的基本要求,就是朝廷对于盐引的严格控制。

商人逐利,永远会使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他们之所以愿意运粮到边境,是因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以获得盐引。

没有盐引,那么贩盐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就成了杀头的买卖。

沈翼的意思很明白。

这两万盐引本身不算什么划掉,虽然算是一笔能让沈尚书心疼的抽抽的银两,但是还不至于让他跟天子硬顶着来。

但是这个口子一旦放开。

那么勋戚,宗室,甚至是朝廷的其他大臣,也会有样学样,不通过开中法,而是走天子的门路获取盐引。

天子就算是能够扛得住一时,但是不可能一直扛着。

毕竟,只要有利可图,那么底下的人想要找正当的理由,可是容易的很。

譬如说,朝廷最近在实行胡椒苏木折俸,既然胡椒苏木能够抵俸禄,那么盐引,茶引是不是也可以呢?

沈尚书不用过脑子就知道,肯定会有御史如此上本的。

一旦被这些人正当合理的拿到盐引,盐税受到影响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开中法会被破坏,这将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