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第2/4 页)

“而且,杨副总兵应该清楚,近段时日,边军中有不少将领,对朝廷大政负隅顽抗,已被老夫擒拿下狱。”

“如今兵部和军府尚未来得及安排新的将领接受,边境各处,军心不稳,若真要开战,只怕这一年多整饬军屯的辛苦,是要前功尽弃了……”

这番话说的十分诚恳,隐隐透着一股担忧之意。

不过,话音落下,杨洪的眉头却皱了皱,道。

“金尚书,虽说按陛下的心意,不欲开战,但是,早做准备还是要的,边军将领,亦有自己的苦衷,若有罪行不重者,可否请奏陛下,命其戴罪立功?”

花厅中安静了下来,金濂抬头望着杨洪,片刻之后,却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道。

“杨侯方才说,陛下有话带给老夫,不知,是什么话?”

杨洪知道金濂在转移话题,但是,沉吟片刻,他也没有继续纠缠,而是道。

“两件事情,第一,是关于此次谈判的原则,陛下说……”

随后,杨洪便把天子所说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达给了金濂。

应该说,文臣有一点比武臣要强的就是,能够混到六部七卿级别的大臣,个个都是多面手。

金濂虽然精擅的是刑名,但是,对于兵事军政,他也并不陌生。

听了杨洪转达的这番话,他很快就深刻领会了皇帝的精神,其实说白了,就两点。

第一,胡搅蛮缠装糊涂!

不管对方说什么,就死咬着大明和脱脱不花毫无关系,死咬着大明和各部落之间,是朝贡关系,死咬着杨杰并没有杀人,鞑靼内乱乃是咎由自取,和大明毫无关系。

第二,强硬,态度无比强硬!

一定要表现出,大明不仅不怕打仗,而且就等着这帮人寻衅,好趁机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的样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知难而退。

不过,将这番话消化完了之后,金濂皱了皱眉,心中却不由升起了一阵疑惑,问道。

“杨侯,此番各部前来讨要说法,背后可是藏着什么隐情?”

“果然瞒不过金尚书!”

杨洪苦笑一声,道。

“这便是本侯要说的第二点,关于此次谈判,金尚书要做好准备,只怕遇到的困难,比之前想象的,要大得多。”

于是,金濂问道:“为何?”

“其一,就是关于此次这些部族同时齐聚宣府,陛下怀疑,背后是也先在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