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迁都之争!天子守国门!(第2/3 页)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朕闻上古 277 字 2024-03-26 01:46:54

出出力吧?

感受到皇帝陛下的目光,朱高煦只能无奈接话。

“工部近几年在疏浚大运河,现可保证漕运畅通!”

北京没粮,那就从南方调粮,问题不大。

可此人早就预料到了,继续追问道。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依靠漕运从南方调粮去北平吗?”

“可太子殿下想过没有,朝廷每年需要从南方向北京大量调集漕粮,仅在漕运一项就会损耗百万石粮草!”

哟,有点意思!

朱高煦有些惊讶地看了此人一眼,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为了保证漕运畅通,沿途就需要养活大量的漕丁、纤夫,这些都是因为都城在北京的额外开销。”

“而漕粮由南到北几千里运送,光是损耗与漂没就得十成去了三成,这又是一大笔损失!”

“若是大明不迁都,仅此两项就能为朝廷省下几百万石的粮食,用以发展民生难道不好吗?”

不得不承认,此人的确有几分见识,也不是在胡搅蛮缠。

朱高煦见他身着绿色袍服而且模样年轻,忍不住追问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

“臣王翱,忝为兵部主事!”

王翱!

原来是他!

朱高煦恍然大悟。

这是于谦那一榜的探花郎!

说起来,这一榜的几个小子,现在都被朱高煦扔了出去。

状元陈循被扔去了东鲲,接任杨溥东鲲布政使一职。

而榜眼陈鼎则被扔去了南洋旧港,顶替年迈的黄淮大学士。

至于于谦于大爷则是在安南从县令做到知府,现在被扔去了岭北,接替杨荣出任岭北布政使一职。

一晃眼,七八年时间就过去了啊!

朱高煦有些神情恍惚,直到朱棣提醒了一声,这才回过神来。

“太子?”

“王翱,账不是这么算的。”

既然是有才华的,那朱高煦也不介意提点他一下。

“漕运耗费没有你担心的那般沉重,如今我大明水师舰队完备,完全可以改走海路运送漕粮,以减免运河两岸百姓的负担。”

“另外,户部正在种植神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北方虽是苦寒之地,神种也能正常生长,届时北方的粮食需求也没有那么大!”

听见这话,群臣脸色再变。

这还是他们再一次听到神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