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土地兼并!三百年兴亡周期率!(第2/4 页)

永镇山河 朕闻上古 277 字 2024-03-26 01:46:54

这条看门狗,传递给朱老四。

“纲子,你知道文人的无耻吗?”

文人的无耻?

这倒是句真话!

纪纲作为天子鹰犬,永乐朝现任头号酷吏,他没少被那些文人士大夫弹劾咒骂。

如果这些所谓的气节文人、忠良直臣有胆子的话,更是恨不得宰了他泄愤。

所以,纪纲与文臣之间,那也是互相看不顺眼,没事儿互相找找麻烦。

当然,酷吏人人都痛恨,只是比起武官勋臣,文人的嘴皮子更流利些罢了。

朱高煦不等他回答,自顾自地笑道:“文人有多无耻呢?他们一边高喊着商贾卑贱无耻,都是些不忠不义的逐利小人,可是哪个家族里没有些灰色生意?不然一大家子哪里来的钱财生活?”

纪纲并没有反驳,因为汉王这说的是大实话!

那些个文人士大夫,张口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实诚,捞起钱财来某些商贾都要自愧不如。

某些书香门第之家,表面上是高门世族,暗地里却掌控了当地所有的生意,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习以为常!

“太祖高皇帝定下了规矩,优待读书人,养士取士嘛,不给他们一些福利待遇与某些特权,不然这些读书人也不会归顺朝廷。”

“可是高皇帝忽略了一点,那些给读书人的福利待遇里,偏偏有一条,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用缴纳赋税!”

这一点纪纲同样清楚,有些好奇地看着汉王爷。

“有功名的读书人就是士绅,不管他是否入仕为官,他都会想方设法地攫取田地留给自己的子孙,让子孙不必为衣食而忧,只管安心读书明理,继续考取功名!”

“一代获得功名,开始攫取田地,二代在一代的铺垫之下,条件资源更好,获得功名也会更加容易,他们也会走一代的老路,不管是否为官先攫取田地再说,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如此一来,士绅代代攫取田地,这就是文人士大夫口中的‘耕读传家,读书明理,以安天下’!”

听到这儿,纪纲有些茫然。

这个说法他同样听过,并不觉得奇怪。

士绅如果名下没有田地傍身,那还叫士绅吗?

而且读书人得了功名,开始想方设法地攫取田地,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读书人没有这些特权,没有这些好处,谁还愿意读书呢?

“汉王殿下究竟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