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吃席!朱棣鼻子都气歪了!(第2/3 页)

永镇山河 第570章 朕闻上古 277 字 2024-03-26 01:46:54

、钞两部分组成,且主要是给米,但到了永乐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

钞就是大明宝钞,因为朝廷滥发不加节制,致使大明宝钞不断贬值,偏偏老朱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洪武八年之时,一石米的价格用宝钞一贯即可购买。

结果到了永乐元年之时,一石米的价值已相当于宝钞十贯。

也就是说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大明的宝钞已经贬值了十倍有余。

这是一个缓慢却又无法逆转的过程,大明王朝生存了几百年的时候,却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宝钞贬值十倍有余。

到了宣德年间,由于宝钞市场存量过多,贬值幅度太大,形同一张废纸,宣宗朱瞻基不得不下令停止宝钞的发行,从此以后大明再没有发行新的宝钞。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大明宝钞,狗都不要,顶风能臭十里地。

不过现在是永乐年间,宝钞还算有些价值。

然而朱老四连搞很多重大项目,以致于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他就伙同夏原吉变相削减官员俸禄,规定京官的俸禄三成给米,剩下七成则“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这就是“折色”。

将胡椒、苏木等种奢侈品当作俸禄发放,且官方规定的折色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变相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本来官员俸禄就低得离谱,老朱家的天子还时不时拖欠折色,这让官员们怎么活?

太祖爷朱元璋制定的这官俸制度,根本就是在逼着官员贪腐啊!

官员尚且如此,底层匠人的俸禄更是不堪,想要自己吃饱都难!

说到底,这还是老朱家造的孽!

朱高煦想要提高匠人待遇,就必须先提高官员俸禄,不然满朝文武都不会同意。

一想到这儿,他就有些头疼。

宋礼带着人手,搬来了一张张饭桌,聂兴指挥着锦衣卫将酒菜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子上。

朱高煦看向眼前满脸渴望的千余名匠人,朗声道:“老弱病残出列,你们先吃,剩下的酒菜还会源源不断地送来,年轻的弟兄不用着急。”

匠人们听了这话,还有些犹豫不满。

但当聂兴拔出明晃晃的尖刀后,所有人顿时就老实了。

方才与朱高煦谈话的老刘头,颤颤巍巍地上前,第一个坐了下来。

很快一些老人与年少的匠人,局促不安地走上前来,确认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