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初临百屯(第2/5 页)

领先十几年 巫山哥 591 字 2024-02-24 04:41:07

“小山,其实我也想通了。”崔大祥的脸马上就垮了下来:“这件事情,不能说谁错了。可能你刚开始,一直在顾忌我们家的脸面。到最后,唉,不说了。到此为止吧。”

维省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地处维省欧洛泰和城塔两地区,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相邻,东与蒙古国接壤。

所属单位分布在东西长430千米,南北宽300千米的范围内。

师部驻百屯镇,原名多勒卜尔金,地处216国道和318、319省道交汇处。

百屯镇是外联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内联乌市、可拉马尹市和欧洛泰地区六县一市的交通枢纽。周边有阿黑吐拜克、吉姆奈、红山嘴、塔克什肯等4个对外通商口岸。

尹塔事件,又称“529反革命暴乱事件”,发生在1962年的初夏,是指中国维省约有67万中国公民,通过以尹利的霍尔果斯口岸和城塔的巴克图口岸为主的几个重要边境口岸。集体非法越境前往邻国苏联。

因此包括尹利草原,欧洛泰草原在内的维省边境地区人口锐减,维省生产建设兵团也自此时起开始进驻边境农庄和牧场从事生产活动,并随后在中苏边境建立了一带国营农场,将其作为国防屏障。

事件发生后,中苏关系更加恶化,维省境内的俄罗斯族受到排斥。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中国经济困难,苏联方面鼓动的现实原因,也有积累的历史原因。

1871年,沙皇俄国出兵侵占整个尹利,直至《尹利条约》签署尹利复归中国后,俄国仍鼓动抢掠尹利人民至俄境内。十月革命爆发后,沙皇政府又从中亚强征哈萨克牧民奔赴前线作战,使得当地民众起义,被镇压后的当地民众有很大部分逃亡维省境内。

1932年至1938年,由于倭国对苏联存在的野心使得斯大林排斥亚裔人,将约一万名华侨遣返至城塔地区。

亲苏的盛世才自1934年起长期执政维省,保持了苏联在维省的强力影响。二战使得苏联人口损失严重,亟需人口的苏联决定从中国各地补充公民。

除威逼东北、申江、津门等地的白俄侨民外,苏联将争取侨民的重点集中在维省,并利诱哈萨克、维族和塔塔尔等中亚族人加人苏联国籍。未前往苏联境内的新苏侨,则成为了情报网中的一部分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中亚语言翻译奇缺以及出于对苏联的充分信任,维省的部分民族学校甚至直接采用苏联的相应语言课本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