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1/4 页)

一样的话,从不同人口中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

有一种微妙在于“我知道自己是个学渣”、“我欣然接受了这一点”、“我甚至可以和我的好朋友互相调侃对方有多渣”,但是“我无法忍受你这个陌生人就我的学渣属性对我展开攻击”,这是歧视!是赤/裸/裸的太学对国子监的歧视!

曹世子对着颜楚音怒目而视。

《三字经》?

难不成在你眼中我和初蒙的孩童差不多?

欺人太甚!曹世子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羞辱。

如果颜楚音听见了曹胖子的心声,他肯定要说:得了吧,咱们谁不知道谁啊,就你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要不是背靠定国公府,早被国子监开除百八十回了。连骑射都学得稀巴烂,除了《三字经》,胖子你还会背啥?

沈昱赶紧站出来打圆场:“前些日子,国子监小考出了一道策论,说的是在江南等地正式推行改稻为桑的政策是否可行,就说我们想要探讨这个吧!”

颜楚音忍不住给了沈昱一个复杂的眼神。

我们国子监的题,你一个太学学子竟然知道?你是不是还偷偷做了我们国子监的题?!虽然颜楚音并不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但这一刻莫名觉得亏了。

那可是我们国子监的题!

但对于沈昱来说,关注国子监的考题,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虽然太学和国子监都是本朝的最高学府,就学习氛围来说,太学远胜于国子监,毕竟太学里没有一帮不学无术的纨绔子。但本朝的国子监除了是最高学府,还担着一个管理的职能,总管着全国的各类官学。国子监的监理大臣是正四品官,拥有不经过任何人、直接向皇上递奏折的特权。国子监的小考策论有时候暗示了国家未来的政策导向。像沈昱这种对仕途充满野心的人,自然会想办法关注这个。

就拿这个改稻为桑来说,官方并没有推行相关政策,但民间已经自发有了改稻为桑的苗头。尤其是在江南那片地方,因为地势低湿,不适合种植别的经济作物,桑蚕业便十分兴盛。对于老百姓来说,桑田的税远低于稻田,桑叶的卖价又高于米粮,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种桑比种粮食实惠。朝中一位大臣注意到了这一点,上奏朝廷建议正式推出政策,由官方出面去改稻为桑。

内阁日常事务太多,阁老们并没有给予这个奏本足够的重视。但要真让奏本放在一边落灰,那又太浪费了,于是它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子监小考的考题。

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