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2/4 页)

原本沈昱也该回汾城参加考试,但沈丞相在京城当官已经超过四十年,皇上体恤臣下,像沈丞相这种情况,他的后代是可以在京城参加科考的。所以沈昱之前考县试、府试和院试时,都没有回原籍。反正京城这边的竞争比汾城那边大,他在京城参试,不会有人眼红。(如果他祖籍江南,就很有可能会被人说三道四,毕竟江南那边文风兴盛,科考竞争是最大的。)

颜楚音小心翼翼地问:“你的意思是……沈日耀科考时作弊了?”

曹录正打算夹鱼肚子上的肉,闻言筷子一抖,鱼肉没夹起来。

沈昱没有正面回答:“以防万一,需要派人去汾城那边查一查。”

颜楚音却露出了一个轻蔑的表情:“就沈日耀那样的,不是我瞧不起他。他那脑子能在科考中作弊成功?我怎么这么不敢信呢?”本朝皇帝对科考一事看得很重。查到一个作弊的,不仅考生全家倒大霉,就连负责该考场的官员,从上到下所有人都要倒霉。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员们对科考过程看得非常严。

沈昱道:“如果他仗着我祖父的名头……”

“你是关心则乱了。”颜楚音忍不住笑了起来,“如果是你,确实能仗着你祖父的名头在外面为非作歹,就像我能仗着我皇舅舅的名头在京中横着走。但你什么时候见过德妃她侄子在我面前嚣张的?”假设德妃的侄子特别不讲究,敢在外面说“我姑父是皇上”这种话,又有几个实权官员会因此卖他们一个面子?

官员们心里都有一杆秤!谁是真有背景,谁是虚张声势,他们一清二楚。

沈丞相原本都不姓沈。

沈日耀能借着沈丞相的名头骗得底下的官员帮他作弊?不可能的!

他就算真心想要作弊,最多就是考试前抱着中奖的心态买几份所谓的“真题”,但这种真题肯定都是假的;再要么是打小抄,但打了小抄肯定会被搜出来。买通官员之类的,没有沈丞相的亲笔信,沈日耀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婓鹤道:“我瞧着沈日耀那目中无人的模样,起码在他自己眼中,这个秀才肯定是他凭借‘真才实学 ’考出来的。不管真相如何,他主观上应该没作弊。”

主观没有,那就是客观了?如果是客观上作弊,比如说有人暗中偷换了沈日耀的试卷,那么这人费这么大劲把沈日耀抬上秀才的位置,他到底图啥呢?总不能是因为这个人看沈日耀特别特别顺眼,所以要送他一场泼天的富贵吧?

……只可能是冲着沈丞相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