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4 页)

梅中仙如此受人追捧,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那首诗确实写得不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京城中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了。这么多读书人凑在一起没事干,自然就会去追捧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为着名声不好捧妓子, 还不能捧个梅中仙么?

这些读书人都是陆陆续续从外地赶来京城的,为的是明年的会试。

会试一般都设在三月。有资格参加会试的读书人, 等过完年再往京城赶,一般来说也是来得及的。但会试毕竟是一件大事, 三年才赶上一次。若这年没有赶上, 就只能等下个三年, 什么都耽搁了。如果真卡着时间奔赴京城,万一路上发生点意外呢?万一半途生了病需要停下来养病呢?万一今年的冬天格外冷, 年后一直不见冰化, 运河久久不能通畅, 使得进京之路变得格外困难呢?

所以, 每值会试, 年前就会有好多考生陆陆续续地抵达京城。

这些考生既然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 肯定都是举人之身。都说穷秀才富举人, 就算是最不通经济的举人, 只要有了举人的功名,银钱上都不会太缺。既然不用操心银子, 那平日除了温习功课,闲暇时间就都用来参加各种聚会了。

其实这种聚会吧, 确实有一点参加的必要。

一方面是为了交流学问,大家互相学□□比闭门造车强;一方面是为了结交人脉, 过分孤高的人在仕途上是走不远的;一方面还能借聚会为自己扬名。只要不本末倒置, 不沉迷于各种虚假的夸赞而忽略了治学本身, 那就没关系。

但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会有。读书人多了, 各类聚会的门槛参差不齐,什么奇奇怪怪的人都会有。按说都是举人了,但看不清形势、自视甚高的读书人还为数不少。沈昱就遇到过一些,两个从外地来的读书人,在那里大谈什么“崇尚古礼”,然后吹捧世家如何如何好,又说武勋中的定国公之流无礼可笑。

沈昱相信世家和这二人之间肯定不存在什么利益瓜葛。

他们之所以吹捧世家,并非是因为世家给了他们多少好处,仅仅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守礼明理”而已。至于他们后来又踩了武勋,自然也不是因为他们被定国公府欺负过,只是为了塑造自己“大胆敢说”的耿直形象而已。定国公府在世人眼中已经彻底没落,在某些人看来,踩定国公府比踩别的武勋安全多了。

这算什么?其实就是小人行径!

沈昱是不屑与这些人为伍的,直接就反问了过去。世人常将三纲五常视为评判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