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扈从(第2/6 页)

魏逆作者:茶渐浓 茶渐浓 164 字 2024-06-14 19:19:34

另一则是先取信。

犹如商鞅变法的“立木为信”。

变革的诏令朝廷随时可以颁布,但要想形成朝野共识,就要用切实的例子来证明。

这其中不仅是先让一些士家通过战功赎身获田亩作为例子,更要让底层的将率感受到,士家变革会他们带来升迁的机会。

说白了,就是以利驱之。

军中低级将率多粗鄙、士家几无受学者,莫要给他们说什么裨益社稷这种冠冕堂皇的话语,直接让他们看到好处就行。

这两点做不到,所谓的变革就是空谈。

对此,天子曹叡深以为然。

故而也免了对王凌的问罪——

系出高门的他在治理州郡这方面颇有官声,在地方上颇受世家豪右推崇,有他出声附和士家变革,居朝的公卿百官也会以此觉得士家变革不会导致地方世家豪右受损,进而不会竭力发对。

可以说,天子曹叡这是玩了个以外掣内的权术。

让在外掌兵事的都督声援,进而让居庙堂之高的公卿没有反驳的理由。

毕竟,士家乃是兵事,他们这些在庙堂之人,总不可能比直接督领兵将的都督更清楚其中利弊吧。

事实上也是如此。

当夏侯惠的上疏至洛阳后,庙堂诸公的反应不一。

哪怕有被天子私下授意的侍中刘晔、护军将军蒋济出声盛赞,都无改群臣众口不一,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达成共识以推行。而待到满宠、司马懿与夏侯儒三位都督皆上表言可后,朝堂上原先持有反对意见的公卿便静寂了。

他们没办法再反驳了。

唯有以“国策当徐徐图之,不可急切而引发社稷动荡”的理由拖延着。

因为夏侯惠的上疏中,并没有完全尊照天子曹叡的指使,还节外生枝的添增了从民屯募兵的举措

这个节外生枝,让天子颇为被动。

他先前整顿屯田积弊的举措已然和公卿百官刚上了,如今夏侯惠复提及民屯也触及了群臣的敏感心理:这该不会是天子为了强化君权的另一个手段吧

一旦涉及到君权与臣权的对抗,臣子们都会戮力一心的,自然也不是天子能轻易一言可决的。

对此,曹叡有些忿怒,有些无奈。

他是真没想到夏侯惠在这个节骨眼上捣乱啊!

明明他一切都调度得当了,竟因此竖子的节外生枝而横增阻力!

就算从民屯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