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1/5 页)

一千亩棉田, 总共收了三茬,粗粗算下来棉花产量足足有二十万斤!

楚溪客高兴坏了,不枉他想方设法找来牛羊粪便, 不枉他费尽心思改良草棉品种,不枉他苦口婆心地推广精耕细作的理念!

那些曾经抱怨过“平川王屁事贼多”的屯田兵们彻底闭嘴了, 相反, 他们把楚溪客当成了神,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奇迹的神!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

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地方,一片建筑群悄悄地盖了起来,直到正式揭牌运营的这天, 百姓们才恍然发现,城外不远处竟多了一个“平川棉纺厂”!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 这个棉纺厂被归在了工部之下,里面的工人拿的是官府的“俸禄”, 几乎相当于当官的了!

而且,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女工!

消息一经公布, 城中百姓奔走相告,有人欣喜若狂, 有人哭爹喊娘。

要知道,当初选拔工人的时候, 人人都可报名, 只有一个要求,需要先学习三个月,三个月内没有工钱,只管吃住。

起初, 很多人觉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管吃管住还能学一门手艺,干脆去试试。于是,报名的人很多,官府照单全收。

这时候,百姓们还不知道棉纺厂背后的主办者是官府,还以为和先前的“食品加工厂”一样,东家是楚记。

所以,很多人学到一半就坚持不下来了。

有的人是缺乏耐心,在纺织机前坐上一刻钟就屁股长刺,早早地溜之大吉。

也有的人是禁不住诱惑,今日看到食品加工厂赚钱,就跑到食品厂了,明日看到采棉花赚钱,又跑去采棉花了。

总之,头一个月就走了一大半。

还有一批人不乏耐心,也禁得住诱惑,但是,少了点天赋。

旁人学习使用纺纱机,一天就会了,稍稍反应慢一些的,三五天也会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半个月、一个月下来,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时不时犯错。

这样的人中,有的人承受不住被同伴碾压的落差,或者自身挫败感带来的打击,最终离开了;也有人凭借努力和毅力坚持了下来,第一个月没学会,第二个月就渐渐地上手了;还有人另辟蹊径,纺线学不会,我可以去搓棉条啊?棉条搓得好,照样可以赚到不错的工钱!

因此,留下来的就是这些人了。

这些人,不管是能力卓越还是心志坚定,都将在自己适合的岗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