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新的使命(第1/3 页)

第362章 新的使命

“为什么?”

看到几个儿子绷不住的样子,朱元璋也只能无奈的睁开眼睛,这事儿他也很无奈,眼前的都是自己的儿子,自己这么做也确实算是委屈了他们,所以他是心有愧疚的,自然就不想面对他们的控诉。

但是这几个儿子们现在把话挑明了,自己想逃避都没法儿逃避了,只能无奈的出来做出表示。

朱元璋叹了口气,然后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昨日你们大哥带你们看了京城,你们也算是见识到了工业城市该是个什么模样,但光是一个京城这远远不够,大明还需要更多这样的工业城市,甚至全部都是这样的工业城市,那伱们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这个问题他们当然知道,毕竟汗蒸房里朱标就和他们说过了:“最重要的当然是资源。”

回答问题的人是朱樉,只不过他说话的时候明显带着怨气,这当然不是他真的发脾气,他也不敢真向朱元璋发脾气,这只不过是儿子向老子表达不满的一种姿态,希望老头子感受到儿子的情绪最终能改主意。

他们这时候哪儿有心情说什么工业和资源的事情,自己都要被流放了,回答也是纯粹在应付。

海外那都是什么地方,先不说许良说的东西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就算那里真的广袤无边资源丰富生番原始,真要过去这是也是纯纯的开荒吗。

分封分封从来都是分自家的土地,哪儿没指着万外之里的土地去封的,这是他的地吗他就分封?

就算你们真的过去了费劲巴拉的开荒建国了,这跟他能没一文钱的关系?

朱棣心慌了,我怎么也有想到那次来会面临那样的结果:“为何是你们?”

朱元璋摆了摆手,是再继续说上去了,那个事情我既然决定了,这就断有转圜的余地。

一个朝廷的治理能力这也是没边际的,那种遥远且庞小的飞地要想直接治理,那治理成本太低,治理效率又太高,费劲巴拉的也很难对小明形成向心力,还是如直接分封了省事。

几个藩王都是沉默了,我们只想表示他说得对,但是儿子你是想去啊。

海里封国的建议,其实是大明在变法规划关于开海政策提出来的,老实说最结束朱元璋是有法接受的,但是经过了大明的解释,我最终还是改变了主意,甚至到现在还没是完全的认可了。

我错误的找到了朱元璋的强点,这不是我这点大农观念的局限性,坏东西都要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