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平等(第1/4 页)

“我们人可以有职位的高低不同,可以有社会分工的差别,但每个人的人格都应该是平等的。

什么是人格呢,简单来说就是无关乎你的职业、身份、性别等等差异,只以我们本身作为人存在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乞丐还是官员,他们本身作为人这个属性而言并没有高低贵贱。

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这么一个理想世界,让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具备自己最基本的权力。

我们的合法财产,不能以任何形式被任何存在剥夺,任何人也不能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乡绅老爷,都不能再奴役劳工,我们是自由独立的个体,我们本身只受我们自己支配。

我们向官府和皇帝纳税,那么就有权监督官府和皇帝的工作。

而皇帝这个存在本身,实质上是由我们天下百姓所赋予的,他并没有资格占据天下的一切事物.”

一个隐秘的小圆子里,十几个年轻人正聚在一起侃侃而谈,他们所谈的内容正是这些年许良所传扬开来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们说话之时,多半都是神情兴奋激昂,似乎是话语中的内容给他们带去了很多的力量。

这些人成分很杂,有的是传统的儒家士子,有的是从学校走出来的新式学生,也有商人工人,唯独缺少了乡绅老爷们。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乡绅老爷们多半是不愿意和泥腿子们平等的。

若是以前的年景,这种东西那是自视甚高读书人也厌弃的,毕竟以前儒生也基本都脱胎于乡绅阶层,自然不会觉得自己会和下贱阶层平等。

但这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变法之下,许良创造了一大批学校培养的基础教育学生,这种普世教育体系之下走出的读书人数量,早已经把传统儒生的数量甩的没影了,而这一类的学生,又多是以工人子女为主了。

所以当现在民贵君轻的思想吹拂大明之后,以普通人出身为主体的读书人迅速接受了这一主张。

就跟地主乡绅不愿意和下贱人平等一样,他们这些普通人出身的人也不愿意遭受乡绅老爷的鄙视,老爷们不想平等,他们就非要平等。

如果不能实现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那么即便这些学生具备知识看起来很体面,但他们在社会地位中依然是不被认可的,永远都要被地主老爷们指着鼻子说臭外地来要饭的。

一种主张一种思想要想扎根壮大,光靠一个圣人在上面摇旗呐喊远远不够,那必须是

几年以来,民贵君轻的思想能在大明越来越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