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戴胜鸟做个人吧(第2/7 页)

不害怕。

他说他要保护他妹妹。

然而,两天后传来噩耗。

这对失去父母的巴-国小兄妹二人,在以-国对巴医院的轰炸中一起被,炸,死了。

这个小男孩没有食言,在临死之时,他拉紧了妹妹的手,和妹妹一起离开了这个苦难的世界……

只是他太小了,面对以-国的恶行,他没有能力去保护妹妹,事实上他连自己都没有办法保护。

巴-国和以-国的冲突以来,造成了巴,单方面接近1万生命的逝去,超过30万名儿童被迫流离失所。

在某些人口中所谓的民族融合的粉饰之下,无辜的孩童,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之前我看到过一组冲击力很强的对比照片。

同样的年龄,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无忧无虑地搭建玩具,他甚至可以骄傲地向父母炫耀他的成就;而这个在煤厂工作的儿童却娴熟的挥动手中的榔头。

有的孩子可以熟睡在干净安全的家里,正做着美梦;而另外一个孩子倒在他父亲的身边,身后是空袭后的断壁残垣。

有的孩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是岁月静好,幸福洋溢;有的孩子在跷跷板的那头,是生死未卜的明天。

一边是和平,一边是战争。

一边是无忧无虑,一边是流离失所。

一边是生活富足,一边是艰难求生。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曾经写过:

如果光看过男人和女人的悲惨,等于什么也没有看见,应该看一看孩子的悲惨。

没有什么,能比在本应捧着吉他高歌的年龄,却捧起了杀人武器更悲惨的事情。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痛苦,但是有的人出生就没得选择。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巴,国,人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他们的愿望只是能够活着长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一次压迫可能又是一场杀戮的开始。

当年的华-国儿童,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痛苦。

我们的家园被摧毁,亲人被残忍的杀害。

我们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我们的童年被战争剥夺,我们的梦想被无情摧毁。

我们在战火中求生,我们在饥饿和疾病挣扎……

我们也曾经像他们一样说过绝望的话,有瑟瑟发抖的童年。

那段岁月中,孩子们承受了过早成长的重担。他们的肩上,背负着国家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