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打残现代诗歌(第3/4 页)

调,此次诗歌大赛虽然参赛诗歌类型不限,可古诗,可现代诗歌。但建议参赛者最好不要选用古诗,一来古诗更注重对偶,压韵,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古诗已经不太适合现代社会。最佳的参赛类型,应该是现代诗。自由奔放的现代诗歌即贴近现代生活,又继承了古诗所有的韵味,同时不限制字数数量,这是未来诗歌发展的方向。

此外,也有一位评委也对诗歌参赛做出了自己的解读。这位评委表示,原则上任何类型的诗歌作品只要写得好,都可以晋级,甚至夺得冠军。不过,还是建议大家采用现代诗歌的方式参加大赛……

看到这,黄一凡皱了皱眉头。

现代诗歌。

黄一凡对于现代诗歌当真是没有太多感觉,有为数不多的几首经典也只是仅仅几首罢了。

再者,脑海里这么多的古诗词如果不拿出来亮亮相,那也太遗憾了。

只是从这一些媒体报刊的评价看起来,好像这一次诗歌大赛就是为现代诗准备的。

难道,这里面有更为深层次的意义?

想了想,黄一凡登陆TT,问了一下青年杂志的总编计子平。

计子平是青年杂志的总编,对于大赛的规则以及用意也了解的更深。

“计总编,这一次诗歌厉害怎么感觉有些不对劲?”

给计子平发了一条信息,黄一凡说到了自己的疑问。

“呵呵,秋水先生,看来您也发现了这个大赛的问题。”

“怎么,这次诗歌大赛里面有猫腻。”

“倒不是有猫腻,只不过是诗歌大赛有所侧重点罢了。”

“怎么说?”

“作协为什么要举行这一次诗歌大赛,一方面的确是为了培养国内各方面的文学人才。但另一方面,同样有他们的考量。诗歌一直在文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现代诗歌近来却遭受到瓶胫。一方面没有经典的作品诞生,另一方面也让现代诗歌的地位极为尴尬。这一次诗歌大赛,作协这一块其实也是有意扶持现代诗歌而已。”

“原来如此。”

点了点头,黄一凡懂了。

这跟国家扶植话剧一样,哪方面比较弱了,就会得到国家的扶持。

在这里面,没什么问题不问题。

现代诗歌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自然得多多扶持。

对于这一点,黄一凡表示认可,没有什么意见。

只是,对于现代诗歌,黄一凡却发现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