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吐蕃“逃奴” 移防松州(第2/3 页)

贞观之战 雷敖 60 字 2024-03-28 11:31:08

虽然这些东西还不算真正的属于他们,可是总归是让他们的人生有了盼头。不再像以前一样,整天浑浑噩噩,不知道何时就会被自己的“主人”变成祭祀的祭品。

在安顿吐蕃“逃奴”的同时,程砚将麾下的军士们分配了出去。

对于程砚来说,虽然他现在号称是逻娑道行军总管,可是真正能够跟随他进入到吐蕃腹地的军队不足十万。

趁着这个机会,程砚将自己麾下已经训练好的军士,分配出去,让他们成为军队的种子,为他训练出更多的能够在吐蕃的土地上纵横驰骋的军队。

随着吐蕃从松州撤兵之后,大唐与吐蕃的关系陷入到了一个微妙的境况。对此,无论是左武卫将军阔水道行军总管牛进达还是虎贲卫将军逻娑道行军总管程砚,他们都不是十分的在意。

对于他们来说,作为军人,他们只要时刻准备好为自己的国家披甲上阵,讨伐不臣。至于其他的,和他们这些将军,没有太大的关系。

经过半年的训练,无论是驻守在凉州的边军,还是驻守在吐谷浑故地的唐军,他们都已经具备了能够随时开往吐蕃内部,和吐蕃进行生死搏杀的存在。

因此,此时的凉州,已经完全成为了大唐的腹地,而不再是时刻要面临外族入侵的边城。

因为程砚对军队卓有成效的训练,唐皇李世民在派遣官员实地考察之后,命令程砚率领虎贲卫和一部分驻守吐谷浑的唐军和阔水道行军总管牛进达进行换防。

实际上,唐皇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程砚和牛进达,使得他们不会因为常年驻守在外,而使得在朝堂之上被人攻讦。

另一方面也是在考虑,不要因为程砚和牛进达因为常年驻守在外,而造成尾大不掉的态势。

对于皇帝来说,任何臣子都有可能成为“乱臣贼子”,任何臣子也都有可能成为“忠臣良将”。

只是事随时移,无论唐皇李世民怎样器重和相信程砚和牛进达二人,该做的防备,唐皇李世民从来都不会因为自己的好恶而懈怠。

或许这些就是唐皇李世民能够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一个令人称颂的皇帝的原因之一吧。

有的时候,只有时时不忘敲打,才能够在臣子们的心中种下牢记自己使命的种子,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信任和宠幸,而使得臣子们产生什么不好的心思。

纵观贞观一朝,唐皇李世民虽然也处置了不少叛乱的大臣和将军。

可是,唐皇李世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