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国藩画河圈围(2)(第2/3 页)

百年战争 路人四九 85 字 2024-03-20 04:25:13

战常熟,大破三河口贼营,贼争道,六浮桥尽断,尸塞河,水为不流;郭松林之勇,万夫难当。

李鸿章道:郭、程二军,皆乃恩师华衮之赠,鸿章初至上海,全赖二军竭力撑持;涌泉之恩,滴水难报,鸿章惟有殚精竭虑,襄助恩师剿洗残捻。

是夜,曾国藩致书曾国荃:沅弟如唔,初三日收到率师北上山东剿捻之圣旨,踟蹰之间,两宫寄谕屡催。

金陵十六营勇丁人人厌战,直至初八日方才议定,由仁字营、峻字营、晋字营、豫字营、星字营三千余人,随吾北征。

吾思忖再三,飞檄刘松山一军随征;另,总兵易开俊自告奋勇,恳求参战,吾亦允准。

通共算来,吾率湘勇九千人、淮勇二万二千人,除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外,又添派潘鼎新五千人,乘轮船奔赴天津。

步兵已厚,只须添练马队。若贼不渡黄河,剿办尚不甚难,一渡则手忙脚乱,万目悬望,万口讥议,那时吾自应接不暇,忙中出乱,极易犯错。

寄谕中两次催促沅弟出山任事,昨日亦又收旨,复催弟进京。

沅弟曾为封疆大吏,又系立功受爵之臣,礼数稍优,自不必轻于一出,况病势尚重,万难遽膺艰巨。

吾与李少荃交接完毕,定于二十五日起程北顾。此后相去愈远,不能再用专差送信,但每月三次家书,定由驿处转交。

1865年7月12日,曾国藩兵出金陵,北上剿捻,即渡长江,众湘将不习北方水土,皆不愿从;肃州镇总兵刘松山投袂而起,立率所部渡江;大军进至临淮,复有三营湘勇因缺饷少资,踯躅不前;刘松山立诛数人,军心方定。

曾国藩嗟叹:刘松山屡挽狂澜于既倒,真国士也。然湘勇背井离乡,久役思归,如不切实安抚,此闹饷寻衅事情,绝无了期。沅甫屡念金陵各军悉宜早撤,良有卓见。

彭玉麟道:启禀涤帅,湘军倘若全裁,以何御贼?洪逆已灭,区区残捻,不成气候。当今之势,可谓蒸蒸而日上,涤帅切勿妄自菲薄。

曾国藩笑曰:吾身子骨虽硬,惟不能耐劳苦;多年以来,吾部习于结硬寨打呆仗耳。捻贼已成流寇,断难收拾,吾亦做一日算一日而已。此仅与雪琴仁弟讲,切勿外言。

彭玉麟道:涤帅深忌功高震主,所以激流而勇退。

曾国藩道:非止于此!吾军欠饷六七个月,又值米价昂贵,营中多有食粥度日者;时时以乏食为虞,以哗溃为虑,深惧不能竟此一篑之功。雪琴仁弟一不就皖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