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第1/3 页)

中国文化常识100条完整版 干春松 34 字 2024-02-18 08:15:27

“诗仙”指唐代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自唐以来,李白一直被尊为“诗仙”。李白少年时代学习范围很广,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著作和其他一些奇书,喜爱剑术骑射。26岁时东游,10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天宝元年(742年),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成为玄宗的文学侍从。当时正值玄宗后期,李林甫把持朝政,政治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迫害。李白性情豪放耿直,不对黑暗势力阿谀奉承,遭到诋毁,被迫辞官。此后11年继续在黄河、长江流域漫游,在洛阳与杜甫结成好友,一起游历了河南、山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军队的幕府工作,却因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而获罪流放,中途被免罪,当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李光弼率军讨伐安史叛军,北上从军杀敌,半路因病返回,第二年在安徽病逝。李白的诗保存下来的有900多首,散文60多篇,还有若干词作。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不满黑暗现实,希望为国效力。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揭露批判了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反映了贤士不遇的悲愤心情,同时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壮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古风》之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南风一扫胡尘净,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这种热忱豪迈的爱国之情贯穿于诗人的一生。流放回来后,他还因安史之乱没有平息而“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后人评价这些作品“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道”(吴融《禅月集序》)。

李白一生秉性耿直,长年的游历生涯造就了他放浪不羁的性情,所以尽管渴望建功立业,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更不会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松柏孤且直,难为桃李颜”(《古风》之十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正因为有这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豁达心态,诗人下笔时才能神思飞扬、挥洒自如,丝毫不为外物所累。唐玄宗欣赏他的才气,不惜命令高力士为酒醉作诗的李白脱靴,让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研墨。苏轼曾赞美李白说:“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李太白碑阴记》)这种气节和胆识历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