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第1/4 页)

皇兄何故造反笔趣阁小说 月麒麟 676 字 2024-03-01 12:54:47

“陛下,土木一役,朝廷元气大伤,亟待用银之处良多,若因搜罗珍奇异兽出海下西洋,实非良策,请陛下三思。”

相较于沉翼,陈镒作为科道官员,说话就明显带着谏官的风格。

一番话言辞不算尖锐,但是,也直截了当,直言不讳。

待得陈镒说完,王文踌躇了片刻,也开口道。

“陛下,下西洋虽能扬我国威,煊赫四夷,但是终归靡耗太甚,若仅为上林苑之事重下西洋,恐朝中多有非议,实为不妥,请陛下明鉴。”

在场三人,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态度基本一致,就是反对下西洋。

应该说,他们说的没错!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下西洋是一件耗时耗力耗钱耗人,但是,却得不到什么好处的事情。

要知道,朝廷下西洋,下的不是一支商队,而是一支舰队!

大海不比陆地,虽然说,大明得到了西洋诸国的臣服朝觐,但是实际上,大明对于西洋的控制力很弱。

所以,船队出海,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安全问题。

除了肆虐的海盗之外,船队到达各国,还要防备的是当地的百姓和军队。

不要以为远在西洋的那些小国,真的就是听说了大明的名声,所以慕名而来,臣服朝贡。

那一个个,都是被打服的!

郑和下西洋,最多的时候,海船多达两百余艘,基本上每一次出海,人数都多达数万人。

而这数万人当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多达五个卫的官军。

与其说郑和率领的是一支船队,不如说他率领的其实是一支军队,与其说郑和下西洋是一个政治行动,其实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军事行动。

这样的兵力,加上大明出色的造船技术建造出的坚固海船,在西洋当中,几乎是所向无敌的存在。

正因如此,郑和所到之处,那些个番邦小国,才会忙不迭的奉出国书,宣布臣服,遣使朝觐。

要是大明真的派过去的是一支普通的船队,别说是让这些小国臣服了,不被抢都算好的了。

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国家带来的压力巨大。

不夸张的说,郑和七下西洋,对于朝廷来说,就跟打了七场大仗没什么区别。

这中间,可不止是银钱粮草那么简单。

建造宝船,需要大量的人手,数万人出海需要的粮食,起运到港口,也需要大量的人手,船上大多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