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第1/4 页)

皇兄何故谋反最新 月麒麟 676 字 2024-03-01 12:54:47

这些钱粮,无非是进了各地官员的囊中,进了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手中。

想那徐阶谓之清流,可家中田亩竟能超过二十万亩,数万织工,这样的人,被称为官场楷模,可以见得嘉靖朝的官场,已经烂成了什么样子。

数遍整个大明晚期,真正能称得上清流的,实际上也就海瑞一人。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人,敢说实话!

治安疏里,海瑞写‘天下人不直陛下久已’,这是实话,事实上,最迟从嘉靖的时候起,大明的皇帝,就已经掌控不了大臣了。

嘉靖以权术闻名,将朝堂上下玩弄于鼓掌之上,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朱祁玉仍旧觉得他是可悲的。

诚然,他能够稳坐帝位,和能够控制朝堂脱不了关系,但是,控制和掌控是不同的。

大礼议让所有人认清楚了嘉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所以,嘉靖朝的大臣,一边畏惧帝威,一边又胆大包天,欺上瞒下。

一边阿谀奉承,海晏河清,一边又自谓清流,不与严党为伍。

嘉靖能控制朝堂,但是,控制不了人心。

整个嘉靖朝,看似歌舞升平,一切尽在皇帝掌控之中,但是实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满朝上下,只有海瑞敢说实话。

那时初到淳安县上任,海瑞便揭开了官场上最大的一块遮羞布。

区区一个七品县令,每年的常例银核算下来,近两千两银子,是俸禄的十余倍,这还是在‘两袖清风’,不贪渎,不受贿的情况下,官场上下默认的收入。

全国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一百六十三个府,三十二个州,一个个的官员,趴在百姓的身上吸血盘剥,恶之若此。

然而在嘉靖的耳边,日日回荡的却是皇上圣明,天下太平,万民称颂,海晏河清。

日子久了,嘉靖自己都相信了,安心在道观修道,岂不知,大明社稷,已在他手中走向了倾覆的道路。

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也是朱祁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话。

朝无正臣,天子必受蒙蔽,即便帝位坐的再稳,眼不见百姓苦难,耳不闻天下真相,则社稷终将崩塌倾覆。

正因于此,很多的手段,朱祁玉不愿去用,有些底线,朱祁玉也不愿去破,所以很多时候,他选的是更难走的路。

可是路越难走,或许正意味着,那是对的方向。

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须得时时刻刻谨慎小心,不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