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第1/4 页)

重生之抛夫弃子[穿书 祝龚 44 字 2024-02-18 08:42:31

当天乡试结束后, 所有试卷经过糊名等等工序,送到各位考官的手中。

今年参加乡试的人共有三千多人,可想而知, 试卷数量的庞大和驳杂。

主考官虽然掌握着最后拟定名次的权利, 但试卷的批改却是由其他各位考官完成的。

每个人负责的考题都是固定的, 一般情况下, 只以圈和叉作为是否通过的依据, 若是试卷答的极好,才会在旁进行批注。

接着再将试卷整理出来,依照所获得的圈来排序, 所得的圈越多,便为佳卷。所有佳卷由主考官一一看过,来拟定最终的名次。

批改经义的几位考官,今日心情不错。

这今年的考生, 比往年好了许多, 尚少在经义题上出错的。

经义不像其他题型那么灵活, 多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出,让考生阐释其义理或是默写文章。

一般来说, 只要是考生学过四书五经, 都有几分头绪, 当然要答对所有的墨义经文, 还需得倒背如流其中的文字才行。

今年三道经义题都不算刁钻, 但也有些冷门,看来今年的考生准备地十分充足。

几个考官在经义题上,就没什么要批注的, 最多不过是看到谁的字不错, 写上一句评语罢了。

批改好的试卷放在一边, 接着传阅到其他考官手中,批改下一类型的题目。

如此一来,分工明确,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当然到了诗赋的环节,便有考官开始有所偏好起来。

因为诗赋虽由于规矩准绳,声病对偶而受到局限,但也是最显现考生文采的文体。即便是应试之作,有时也不乏有耳目一新的诗作出现,让人眼前一亮。

此次诗篇是需要考生描绘春景,春色自古以来都为文人所喜,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还有少部分人不解题意,描绘成秋景,像这样的主题若是出了大错,便直接判一个罚落,只有等明年再来了。

整整一日过去,时不时可以听到考官点评道这个“词采华茂”,这个“笔力坚实”,江南本就文人荟萃,兼这山水如画,诗赋盛行,古往今来,倒也寻常。

忽然一位考官惊叹道:“此篇诗作结构严谨灵动,诗意明达蕴藉!律赋驱架典故,引用经籍,浑然无迹,咏物雅重,命词竣整,实乃上乘之作。”

闻听此言,另外一个考官忍不住凑过来看了一眼,不禁深以为然,不过并未再说什么,而是继续批改下一篇试卷,毕竟诗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