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之战(第2/3 页)

历史深处的民国之晚清01 江城 22 字 2024-02-18 08:20:05

的属国,没有什么坏处,毕竟清朝“赏”给越南的东西要比越南贡给清朝的东西价值大得多,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这条减轻了清朝老百姓的包袱。

二、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减少中越边界关税。

这是贸易方面的条约,似乎对双方都有利。

三、日后中国西南地区修铁路的活,优先承包给法国人。

当时詹天佑还在福建水师当水兵,还没开始修铁路,因而清朝自己还没有能挑大梁的铁路工程师。

四、法军撤出台湾、澎湖。

看不出这条对中国有何损害。

总体看来,《中法新约》应该不算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

条约签订两天后,6月11日,老天还给清政府颁发了一个安慰奖——法军舰队司令孤拔死了。死因一说是得了瘟疫,一说是战斗中受伤伤口感染。

然而,负责与法国人签约的李二就惨了,尽管他一转身就去忙建设北洋水师的事以便将来反攻倒算列强,但他还是挨骂了。

爱国的官员四处串联,义愤填膺:我们好不容易获得“镇南关大捷”,本应该趁这个好势头打进越南与法国人决一死战,可你李鸿章倒好,居然跟法国人求和,放弃此等收复越南的良机!你小子吃里扒外,里通外国!

……

总之,恨不能用卖国贼这顶大帽子把李二这小子给压死。

很多人以为,对外妥协一定是投降卖国,有汉奸嫌疑。像李鸿章,就背了这么多年的骂名。只要主张强硬抵抗的,那一定是热血爱国,即使失败了,也是悲情英雄,值得称颂。

但事实上,世上很多事就坏在那些唱高调的人手里,因为这些人是靠不住的。

他们的脾气远胜知识,浮躁远胜经验。

他们只会空读兵书,缺乏实践经验,更谈不上严谨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

他们的思想依然在天朝中国的朝贡体系和西方列强的世界体系之间挣扎,当清国仍是世界老大,依然沉浸在天朝中国的迷梦里不能自拔。

下面有请张佩纶先生为我们现身说法。

当时的主战派张佩纶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他平日里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最爱国。慈禧被他特别能吹的一张嘴忽悠住了(或许慈禧是故意的),于是派他做中法之战的钦差大臣。

马江海战前,张佩纶来到了福建前线,可这位清军总指挥没干什么正经事,光顾着把他在书上读过的兵法拿到战场上演练:比如让十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