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2/7 页)

意?

武则天拧眉,意思宗楚客还有何了不得的功绩?

这倒是让她犯了难了。

想来也有道理,若非有功绩,何以罢相两次还能让他第三次坐上宰相之位?

看来还不能随便处置,先看看吧。

【凤凰池,也称凤池,一开始指的就是中书省,到了后来也指朝廷,像柳永《望海潮》中的“归去凤池夸”一句就是差不多的意思,若是看到,根据上下文解释就可以了。】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

许久没被提及,再次被提及,没想到又是这首词。

以往也不是不了解李杜二人的事迹。

可总要有人点出来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酸楚。

柳永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他们,可能了解也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情感,可是就算不能完全体会,也让他觉得很难受了。

他一直认为自己身负才能却怀才不遇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

可与李白杜甫比起来,自己这些痛仿佛算不了什么。

他真是不敢想象,李杜二人是如何在那样的情况下还写出那等传世诗作的。

难道这就是太史公所言“发愤著书”吗?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这一句不用多说了,前面说过的邵平卖瓜的典故,表示宗家失势。虽然已经失势了,“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依然会招待宾客,三千是个概数,人太多,把路都磨光了。“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自从宗楚客伏诛,皇帝就已经息怒了,他的葬礼也比较隆重,后世之人也没被牵连。】

东晋。

陶渊明觉得失势本没什么不好。

若是没了 荣宠,那便就顺其自然地隐退也挺不错。

只可惜他们这些人,心中总有些追求。

总有些明明应该很容易实现却又很难实现的理想。

【前面这么多的内容都是在写宗氏的兴衰荣辱,说它是一首离别诗这样写听起来好像有点奇怪,但是我们看“皇恩”两句,再对比他的经历就明白了他写这些的用意,算是在诉苦吧,宗楚客伏诛,唐玄宗就不为难他的后人了,可为何永王伏诛,唐肃宗为什么还要流放他这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挑眉。

看来李白对自己的评价是不错的,虽然心中可能对自己不重用他有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