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4 页)

想,自己的妾室,又不是抢的偷的,那调笑几句还有错了?

【说到此处,那就要说起咱们本专题的第一期视频就说过屈原所创造的香草美人意象,人们常把美人比作自己追寻的梦想,就好比屈原把楚怀王比作美人一般,他追寻的或许正是已经陷入“阑珊处”的大宋王朝,亦或者当时的帝王。】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熊槐这一辈子就没像如今这般畅快过。

不打仗了,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不管是齐国还是其他诸国,以往有仇的无仇的,如今大家即便私底下互相看不上对方,可表面和和气气,这日子别提多舒适了。

他也知道,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屈原的功劳。

然而,这也正是熊槐所忧虑的,如今的屈原……

功劳太大了些。

经过这段时间,他也懂了不少,那些人还想说些没用的话诓他,还当他是原来的那个胡涂之君,可笑!

然而,现在的熊槐却不想立马处置他们。

一来,先时处置了好一批人,再处置他楚国就无人可用了。

再者他需要考验太子,看看对方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以往他太不在意这些了。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屈原,这些人都是不服屈原的,若是将他们都处置了,那日后谁还能制衡屈原?

【其次,“众里寻他千百度”,望来望去却找不到要找的人,这句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前面提到的“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由这一句看得出来,词人不停地追寻,追寻的过程是很迷茫的,但是过程迷茫不代表他没有目标,相反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词人洞悉时局,想为国征战,却报国无门,他很迷茫很痛苦,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一生都在追寻,追寻自己收复北方的理想,但是事与愿违,他知道理想就在前方,在那阑珊之处,可是却没办法带着“那人”走向光明。】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那可不是吗?

他明明知道“那人”就在那里,他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可是他势单力薄,他能做什么呢?

辛弃疾第一次在心中埋怨自己。

早在看苏轼的解说时他就明白了,虽然他并不想承认。

明明他们可以先韬光养晦,先获得权利再办事那就简单多了。

可是他们并不愿意放下自己的骨气,苏轼如此,他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