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1/4 页)

各国来使

雍正十二年

暮秋时节, 两岸碧翠的河柳如今已是一片枯色,京郊码头依旧人头攒动。只方才还是天方渐明,旭日东升之景, 不过半响儿的功夫竟又开始淅淅沥沥地飘起雨丝来。不多时, 江边两岸,只见一座座五颜六色的巨伞缓缓撑起,遮下了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各色货物。

须臾, 数艘巨大的游轮靠岸, 伴随着江边数声高昂的鸣笛之声,一众金发碧眼, 衣着繁复的宫装丽人在众骑卫的簇拥下缓缓而下。很快便被岸边负责接引的官员迎了上去。

此情此景, 码头上一众摊贩早已经见怪不怪。将最得趣的小玩意儿摆在显眼处,一中年男子拢了拢身上的绵袄,这会儿还不忘同身旁之人唠上几句:

“老杨头, 你说这是咱们这个月第几回了?”抖了抖手上的旱烟, 男子砸吧砸吧嘴:“你说这些个人蛮夷人在自个儿地盘儿上不好呆吗?整日闲地往咱们这儿跑?”

“呸, 胡沁个什么, 往咱们这儿跑不好吗?”一旁摊上的老头爱惜不已地将摊位最中央,一辆包装精美的玩具车拿在手里细细擦拭,闻言狠狠白了一眼说话之人:

“就是多来些才好嘞, 那些个蛮夷们最是眼皮子浅, 没个见识的。一点子小玩意都能让这些大把大把地往外掏银甸子。”摊主得意地眯了眯眼,就差没把那些人“人傻钱多”写在脸上了。

不过也是,只看对方脚上崭新地兔皮靴子, 便知对方这几年委实收获颇丰。

一旁布摊上的老板不由羡慕红了眼, 嘴上却还要恭维道:“也是杨老哥您有个好儿子, 这九爷的厂子可是愈发地不好进了, 里头的玩意儿哪怕是些淘汰出来的也比旁的那些强太多了。真真是活该您老挣钱嘞!”

男子说着叹了口气,当年睿郡王工厂初建,便说要在附近村里收人。只那会儿子正值农忙的时候,他家那不成器地见着那自个儿动弹的铁疙瘩早吓软了腿,加之又是家中独子,怕是莫名其妙成了贵人家的奴才,这才没舍得教他过去。

他们那村子濒临京郊,常日虽算不得富裕,日子也尚还过得去,尤其自那新稻种出世以来,那日子就更有盼头了。因而当时过来招人时,响应者委实算不得多,其中最积极的,莫过于那老杨头家的大儿子,当然后头工钱涨得最快的也是人家。

如今不说种种门路好处,人家这会儿一月里光是工钱都比咱一大家子种地得地多。

更有甚者,听说他们邻镇那位黄老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