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第1/2 页)

大汉国际美容美体 免费阅读 38 字 2024-03-28 17:58:49

尤其是那个叫做陈平的人,和他居然做了一模一样的事,还能建功立业,成为卫将军口中的贤才。

多年来所受的歧视,郁郁不得志的愤,仿佛所有阴云都被一柄绝世利剑劈开,照耀下最光明的光芒。

而在他们周围,无数围观的人士都心生壮怀激动之情,恨不得立即毛遂自荐,一展胸中抱负。

这种言论,在这个时代,当真是振聋发。

东汉是士人气势高涨的时代。

由于自西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的影响,儒家在政府的政策性培植下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当时能通经的土人,不但在政治上、学术上享有优越的地位,在社会上也享有高度的评价。

因此,土人也自视甚高,对自我的德行要求也甚高。

西汉亡后,经过战乱,光武终于中兴汉室,光武帝为鼓励在纷乱之时保持高风亮节、特立独行的节义之士,特别子

以表扬。

此举固无不当,但却造成一种为享大名于天下而刻意隐逸、或以借“道德良好”来达到引人注目、立异名高的目的

于是,选举、群召等拔取政治人才的制度,一变而被扭曲为“道德比赛”的工具.…

这就不对了。

在刘墨看来,道德是必要的,但它是一种发自内心,印证于日常生活的修养,它固然可以评议、比较出一个人修养

的高低,但却不适合拿来比赛。

尤其是不能以道德作为出仕做官的工具。

因为毕竟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端正人的行为与社会风气,而不是与人一较高下来猎取官位或活名钓誉。

然而这种道德比赛却确已成为当时的风气。

再加上东汉未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交互窃柄,更促使土人激愤,太学“清议更应运而生

宋代司马光曾说过:“三代以来,风俗以东汉最美。”

这话不错,但仅止于个人的道德,亦即士人当时的关注、评议之焦点与判准,大多以私德为断,而缺之对实际治事

能力的考虑。

因此,风俗虽美,但士风虚矫,空谈道德,但事功全无,缺之实事求是之精神,于是乎天下分崩,苍生饱受流离之

苦。

至汉未三国时候,士人大都均与道德告别了,其态度呈现一种两极化的发展。

一是由清议转为“清谈”,超乎现实,在乱世中依然潇洒悠哉游哉,走向清虚空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