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第1/3 页)

房玄龄捏着鼻子往下看, 看完没完没了的马屁, 才终于看到李二陛下所说的主意。

李元婴大手一挥, 划了一大片地当学田。李元婴在信里说, 这学田是他仿着寺院福田设置的, 寺院之中往往设有悲养院, 用信众献来的土地当做福田供养鳏寡孤独。因着这一重, 佛家慈悲之名广为人知!

既然寺院做得,书院当然也做得, 他还准备效仿佛家俗讲, 每日对百姓宣讲些深入浅出经义故事, 以达到教化百姓的效果。

别的内容李元婴平日里或多或少都提过,听着不怎么新鲜,但这个学田却是李元婴新想出来的。李元婴见称心他们跑去寺院学俗讲, 便思索起和尚们还有什么可学之处, 怎地搞教化那么难,佛寺却能遍地开花?

这一琢磨, 就让李元婴琢磨到学田上头。

李元婴想出了关键词, 系统和王义方他们再提些建议让他参考着完善, 到宋朝才盛行的学田制度就给他齐齐整整地整出来了!

宋朝, 那可是遍地读书人的地方, 读书人最幸福的时代!所谓的学田不是让学生去耕种,而是把它分拨到官学名下, 交由佃户耕作,佃户交上来的租税不必上交朝廷, 只供给官学所需!

土地就是人的根基,只要有学田在,顶死规矩来个专款专用,官学所需的经费既不必另外分拨,也不必担心被挪作他用!长此以往,何愁文教不兴?

不得不说,李元婴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很让人羡慕的,至少房玄龄看完就觉得自己勉强可以忍受前半截和后半截内容的荼毒,只细细琢磨中间那一段。

想到长孙无忌笑呵呵的模样,房玄龄觉得不能光自己一个人受难,也堆起笑把信递给长孙无忌,让长孙无忌也看看。

长孙无忌只能接过信,一读开头,还是熟悉的感觉,还是熟悉的肉麻。他怀着一言难尽的心情往下看,也和房玄龄一样找到了重点。

长孙无忌抬头与房玄龄对视一眼,开口道:“我觉得此事可行。”他知道李二陛下重视文治,做梦都想经营出一个文治武兴的盛世。设置学田这种可以惠及后世子孙的建议,李二陛下肯定会采纳!

李二陛下听长孙无忌这么说,又询问房玄龄的主意。

提出想法很简单,要把想法执行下去却不容易,要是让李元婴去办,李元婴肯定二话不说办了再说,绝对不会想太多。但是治理天下不是儿戏,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前得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

李二陛下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