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比绝望更绝望的是希望(第2/4 页)

《男人都是孩子》 何常在 90 字 2024-02-18 07:49:04

题上,方山木和盛晨有不小的分歧,他当然也希望儿子成绩优异,可以考上名牌大学。同时,他也是所谓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怀疑者。农民在田地干活和工人在车间劳作以及白领在空调房工作,都一样辛苦一样努力,所有想要得到的一切,都要付出汗水,哪里有快乐和轻松的收获?一想便知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可能培养出来真正学习成绩一流的学生,付出的是辛勤和心血,收获的才是果实和快乐。

哪里有过程快乐结果也快乐的好事?

不能过于压榨儿子的兴趣爱好,让他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学习之上,成为一个学习机器。虽然方山木并不希望儿子过早出国,但对于国内只完全看重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兴趣发展的教育方式也有诸多不满。他在联合网络时做过一个调查,国内新兴的网络作家中,毕业于中文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是工科或是理科生,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过于注重实用过于死板的教育模式,扼杀了许多人的天赋和灵感。

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天文,方山木为他买了天文望远镜。后来有一段时间儿子又迷上了微观世界,方山木就又买来了显微镜。而在盛晨的逼迫下,儿子还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乐器,吹过笛子拉过小提琴,后来都不了了之了。当时方山木特别反对盛晨非要让儿子东学西学,似乎不学一样乐器就落后了同龄人多少一样。

现在回头再看,确实是在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

尽管也可以理解盛晨的心思,不想儿子在方方面面落后别人家的孩子半步,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不能总是用自己的不足来对比别人的长处,越对比越有紧迫感,就越会逼迫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

如何在学习和放松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只可惜,现在从来没有人深入研究。一边是政策上要求对中小学生减负,另一边却是家长拼命为孩子报补习班。

方山木还是希望儿子可以在学习之余拥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像他小时候一样。哪怕过是忙碌再疲惫,至少可以怀揣梦想,可以仰望星空。

方山木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是在夏夜,一个人躺在屋顶上,手持三倍的望远镜,仰望星空。在三倍望远镜的放大下,星空比平常时多了数倍的星星,让人心驰神往。有时看到一颗可以移动的卫星,就会让他兴奋半天。

长大后方山木才知道,还有一种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和其他星星一样,固定在夜空之中,一动不动,也无法被他倍数过低的望远镜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