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第2/4 页)

男人都是孩子 何常在 何常在 90 字 2024-02-18 07:49:04

化有不同的土壤,西方文化在中国就行不通,不可能在中国办事按照西方的规矩来。当然,留在西方文化的世界里就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像许问渠和杜图南一样,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西方思维的印迹,却又偏偏回国发展,如此就左右不逢源,不接地气了。

入乡随俗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一个人在三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在哪里成长,就会融入周围的环境。等脱离了周围的环境之后,想要再适应新环境的氛围,需要很漫长的调节过程。方山木多年前在公司负责招聘时就有过相关经验,他更愿意接纳在京城上了四年大学的本科生,也不愿意招收在外地硕士毕业来京发展的研究生。因为现实是,在京城上大学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京城的人文环境和生态、气候,更愿意在京城发展下去。

而外地硕士毕业后来京的研究生,有一部分会因为人文环境无法适应而离开,一部分因为气候原因回去,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饮食习惯而逃离。

公司不愿意培养一名不想在京城长远发展的毕业生。

同理,在国外呆久了,回国后会发现成为了夹心人,无法融入国外当地的政治和文化,回国后思维又过于西化而又脱离中国的现实土壤,结果就成了回不去的国外生不了根的国内。

见到自己的结论再一次在许问渠和杜图南身上得到了验证,方山木决定找个机会再和盛晨好好谈谈,不要让盛晨早早送儿子出国,最好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出国深造。

才这么一想,电话忽然响了,正是盛晨来电。

“你先等下,我接个电话,不好意思。”方山木朝杜图南点了点头,又补充了一句,“对了,我就是方山木。”

杜图南一脸愕然地呆住了。

出了会议室,方山木接听了电话。

“方山木,你什么意思?说好了今天民政局门口见,我已经到了,你人呢?”

话筒中传来了盛晨急不可耐的声音,声音之大,震得方山木耳朵嗡嗡直响,他让手机离耳朵远了几分:“哎呀,事情一多忘了这事儿了,你等着,我现在过去。”

“过来个屁!等你过来,人家都下班了。”盛晨气不打不一处来,一脚踢在了身边的一根柱子上,“你晚上过来家里吃饭,我有事要和你商量。记住,开车过来。”

“是不是要我还你车?”方山木一愣。

“六点半,不过来的话,后果自负!”盛晨没有回答方山木的问题,挂断了电话。

方山木摇了摇头:“永远改不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