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第1/4 页)

皇兄何故谋反讲什么 月麒麟 676 字 2024-03-01 12:54:47

然而,面对一帮大臣试探的眼神,陈尚书却八风不动,面无表情,似乎杜宁的所作所为,和他毫无关系一样。

既然如此……

朝堂上沉寂了片刻,老大人们纷纷收回目光。

面子他们给了,但是既然陈循不接,那么,可就不怪他们了。

一众老大人眉目低垂,个个低声不语,朝堂之上,议论声越来越大,终于,吏部侍郎赵新大步出列,道。

“陛下,大理寺既奉圣旨察查此案,理当审慎,如今,杜寺卿口称此次殿试,乃是翰林学士萧镃伙同内阁大臣江渊,张敏,朱鉴故意串联,私定标准,借朝廷抡才大典牟取私利,不知证据何在?他们所谋之私,又是何事?”

既然杜宁要闹,那么,就得有经得起质疑的底气。

刚刚的少许沉寂,是朝中一众大臣,给陈循的面子,让他这个杜宁的老师自己出面,将局面收拾。

但是,陈循不动,那么,就默许了群臣可以反击。

事实上,这才是朝中一众大臣对杜宁此举感到意外的原因。

殿试舞弊并不是什么小罪名,对于参与阅卷的大臣们来说,用才干不足,一时出错来结束,是最好的理由。

当然,既然天子动怒,那么,想要这么简单的遮过去,明显已经是不可能了。

但是,杜宁是刑案老手,他完全可以用春秋笔法,将重点都放在江渊等几个人,甚至是江渊一个人身上。

可他不肯,那既然杜宁先弹劾了他们,就不能怪他们反抗了。

总没有只能杜宁弹劾他们,而不准他们质疑的理由。

当然,涉事其中的大臣,是不会最先开口的。

以吏部为例,这次参加殿试阅卷的,是前兵部侍郎,现任吏部侍郎的俞山,出面质疑的,则是另一位侍郎赵新。

这位赵侍郎,在朝中的资历可不浅,从老尚书王直还未致仕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吏部侍郎了。

而且,这位赵侍郎的经历十分传奇,他是朝中大员当中,少有的没有进士出身的官员。

永乐三年,赵新乡试中举,被选入太学读书,后来机缘巧合,参与编纂《永乐大典》,之后叙功被授予工部主事,历任工部主事,户部郎中,江西巡抚,吏部侍郎等职,为官以清正勤廉著称,在粮储,吏治等诸多方面,都是一把好手。

更重要的是,当初王振势大,于谦被人构陷,赵新和俞士悦一样,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愿意站出来替于谦发声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