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第1/4 页)

皇兄何故谋反讲什么 月麒麟 676 字 2024-03-01 12:54:47

而且,直奏权的使用,极其依赖圣宠。

说白了,你得能够随时见到皇帝,才能随时直接呈递奏本。

或者至少,有锦衣卫或者是司礼监这样的机构,能够替他们给皇帝直接呈送,才有用。

但是,对于大臣们来说,找锦衣卫和司礼监,还不如内阁呢……

更重要的是,直奏权有一点很尴尬,那就是小事没有必要绕过内阁直奏,大事的话,即便是直接送到皇帝面前,也还是要下廷议商议,所以还是没有必要。

出于这几个原因,在场的老大人们,对直奏权用的并不多。

也就只有像金濂,于谦这些不在京师的大臣,办的事又涉及机密,所以会用这种方式呈递奏本。

等会……

不在京师,涉及机密……

这……听着怎么这么熟悉呢……

密奏制度

就在老大人们都在愣神的时候,一旁的王翺却率先明白了过来,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可以将御史奏事,分为明奏和密奏两种。”

“明奏便如臣所说,不得擅自议论未下朝议之政,谏诤君上,需有上官同奏,如此,可限制科道官员随意滥用谏诤之权,扰动朝议。”

“除此之外,可另许科道密奏之权,密奏专加钤记,不送通政司,直送内阁,经票拟后直送宫中,不向外界泄露内容。”

“和明奏不同,密奏内容,御史可议论朝政,直谏君上,禀报地方状况,弹劾朝臣,若查有实据,则以密奏下朝议,尽行处置,若有错漏,因其密奏,亦不会扰动朝议。”

“如此一来,诸御史顾虑尽去,自能澄明风气。”

六科十三道,人数众多,主要就多在十三道御史,满额定制的御史,甚至能超过百位。

这些人集中在京师的,其实并不算多,大多数都在地方巡视。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虽然说是到地方去巡查,但是,若是在地方查出问题来,一则会招惹地方官,容易受到报复打压,二则名声收获也不够大。

巡查地方,查出问题来,也是本职,最多考评的时候上个台阶,但是,想要积攒士林当中的声名,却需要很长的时间,相对而言,有风闻奏事的传统在,谏诤君上,明显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原因就是,身为科道官员,说白了,靠的就是弹劾别人。

但是,这种事情需要碰运气,有些时候,巡查的地方就是管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