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1/4 页)

皇兄为何叛乱 月麒麟 676 字 2024-03-01 12:54:47

站在皇帝的角度,大多时候,应该做的也是加强皇权。

但是

这是没有做过皇帝的人的想法。

朱祁钰当了七年的皇帝,又看过大明数百年的兴衰,他心里清楚。

皇权和臣权,只有相对平衡的时候,才是最佳的状态。

他自然清楚,臣权过强,会欺压皇权,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

一则,内阁的设立,是对大明有利的!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抛开臣权和皇权的关系不谈,内阁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是调和内外,提高了政务处理的平均水平。

说到底,将朝廷所有的政务都寄托在君上一人的身上,是有风险的。

如果君上是明君,自然一切皆好,但是若是昏君或是能力不足,政务的运转就会大受影响。

内阁的大臣,至少是经过千万士子当中筛选出来的,处理朝政的基本能力是足够的。

将朝政寄托于制度,而不是寄托于皇帝的个人素质。

这一点是对大明的稳定有利的!

除此之外,朱祁钰认真反思了前世自己失败的原因,除了重病和没儿子之外。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政维系于君上一身。

所以他只要一病,三日不曾视朝,政务就堆积如山,朝臣就人心惶惶。

真正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他做皇帝的那几年,励精图治是励精图治了,自己的身体也累垮了。

所以适当的分权,是必要的。

何况事实也证明了,内阁终究不是宰相。

即便是有了票拟之权,也是代行皇权,一个“代”字,便能死死地锁住他们。

有明一代,即便是内阁势大的时候,和皇权的斗争也难以取胜,倒是不必过于忧虑。

至于臣势大

朱祁钰也自有他的考虑。

故而他没有多说,只笑了笑,道。

“金公公所虑有理,不过此时特殊时期,我等当同舟共济,不必囿于权术,你自去办便是!”

闻弦歌而知雅意,金英一听,就知道朱祁钰在敷衍他。

不过这个时候,朝廷倚重的就是臣,后宫的太后娘娘插不上手,朱祁钰这个郕王又不反对,他就算是心有担忧,也阻止不了,只能拱手称是。

这头两人说这话,外头有两个小内侍走进来,在成敬耳边说了几句,递上了一份锦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