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第1/4 页)

皇兄为何叛乱 月麒麟 676 字 2024-03-01 12:54:47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刑部已经在讨论,该如何改进登闻鼓的制度,只不过一直还没有确定下来。

结果翻过头来,就又闹出了英国公府的这桩案子,也不能怪廷臣们普遍主张先打一顿杀威棒。

现在,从天子的态度,到张輗的廷鞠要求,都说明了一件事情。

以英国公府的身份,敲响登闻鼓,其意义是和普通百姓是不一样的。

毕竟,作为替朝廷立下累累战功的社稷勋臣,大明仅存的几个公爵府邸之一,通过这种方式来“鸣冤”,多多少少有点挟功逼迫朝廷的意思。

这也是张輗一定要带着张懋敲响登闻鼓的原因。

毕竟,张懋才是名正言顺的英国公,哪怕只有十岁,但是在朝堂之上,也只有他才能代表英国公府。

而只有敲响登闻鼓的是英国公府,才能真正有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格。

毕竟,一座公府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爵位,更代表着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以及曾为朝廷立下的无数功勋。

说白了,不是这个爵位让英国公府有资格跟朝廷讨价还价,而是爵位背后,为国家立下的无数功绩,让英国公府在敲响登闻鼓后,能够站在这里,堂而皇之的对朝廷提出要求。

但这也正是老大人们不满意的地方。

撇开锦衣卫不谈,这件案子尚未审结,既没有定案,也没有判罚,仅仅是关押审讯,禁止探视而已,压根称不上什么冤情。

换了寻常百姓,这种申诉根本不会有任何的结果,顶多是下一道旨意,命有司审讯的时候更加慎重。

但就因为敲响登闻鼓的是英国公府,所以张輗敢无凭无据的,就质疑审讯的公正,敢得寸进尺的要求廷鞠。

不少深谙刑狱的大臣已经在担心,要是以后勋爵之家但凡犯了罪,便敲响登闻鼓鼓噪闹事,那么有司以后该如何审讯这些纨绔不堪的勋戚子弟,难道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吗?

当下,左都御史陈镒就站出来反对,道。

“陛下,臣以为不妥,朝廷刑案审讯自有规程,虽锦衣卫迟迟不肯公布案情有所不妥,但因此而中断审讯,更是不妥,英国公府的请求是在干预刑案,不应允准。”

大理寺卿杜宁也道。

“陛下,是否廷鞠当视案情而定,若案情涉及重大,非有司可以处置,方许廷鞠,不可因登闻鼓响,便扰乱典制。”

“何况按照我朝旧制,登闻鼓所诉案件,当视情状由大理寺或三司进行审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