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二章 评价(第2/3 页)

与交往过的顾宪成,李三才相较起来,林延潮总觉得他们身上缺了些什么,似是文过于质。

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常常都不是当官材料,但能在仕途上步步高升的,往往都能写一手好文章。

不过他们虽不是顾宪成,李三才之流,但林延潮与他们也是详谈甚欢。

交朋友嘛实不必有太多功利心,同时林延潮折节相交,也是为了博取美名。

大家对一个人的评价,常不来自他平日所作所为,而是他与你的亲疏。

而在这个时代舆论不出于庙堂,而出自学校,读书人对官员好坏论断常十分片面。读书人对朝廷命官好坏的论断,常不是看你作了多少政绩,而是是否礼贤下士,对他尊重与否。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林延潮表现得足够礼贤下士,远远胜过他才学,名声以及政绩。林延潮对读书人的尊重,立即就能转化为他的官声,让不少未见过面,只闻其名的三吴读书人为他点赞。

虽说是谈笑,但也不是全然一派其乐融融。

一名四十余岁的士子\'突施冷箭\'道:“状元公,此去京师晋日讲官,又更胜于临瀛州,登玉台了。”

临瀛洲指得是中进生,登玉台指进翰林院,这两个都是读书人最得意的事。这两句话当然是吹捧林延潮了。

但这士子却话锋一转道:“只是晚生奇怪,眼下江陵得天子器重,官员恩遇多授于其意,状元公晋日讲官,当属江陵之意,但状元公又乃王弇州门生。这得意于江陵,岂非又负于弇州。“

这话属于当面点炮仗了,换了私下场合林延潮早就一句\'朝堂之事,尔也敢多问(关你屁事)\'呵斥过去了,但眼下大庭广众之下,林延潮却不好责怪。

江南读书人议政成风,对朝堂之事指手画脚属于家常便饭,就算是张居正下令禁天下书院,钳制舆论也不管用。

再说这士子问得也不无道理,王世贞是文坛盟主,领袖二十年,江南士子各个奉他得文章为金科玉律,而林延潮是其门生,有提携之恩,所受恩遇仅次于申时行。

但是张居正与王世贞不合,又众所周知。

就林延潮而知,他们二人关系之前是很好的,两人分属同年,王世贞先后得罪了严嵩,高拱等权相仕途一直不顺,但张居正却对王世贞期许甚高,一直鼓励对方。

所以张居正在位时,王世贞本该混出了头的。就如同过去老朋友位居一品,你怎么也得提携我一把的意思。

可二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