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权相权(第2/4 页)

大明文魁笔书网 幸福来敲门 584 字 2024-03-15 13:44:04

说。吾非相,乃摄也。

就是要以相权代行君权,你这是要有几个意思?

不过张居正这么说,很多读书人也十分赞成。咱们大明就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咱们一直实行的是虚君政治。

皇帝你只要盖个章就好了,天下事交给咱们读书人来办就好了。什么你不信任。咱们自小四书五经白读的?你要相信咱们的节操嘛。

裴度当时要君权下授相权,是为了对付藩镇,而张居正要君权下授,是为了变法。

没错。古今变法之事,一定要大权独揽。张居正通过在殿试上考这道题,就是想让自己摄政更名正言顺一点,让士子为自己鼓吹来制作舆论,这也是他一贯的手腕。

所以策问这第二道题才是重点,士子为了殿试里有个好名次,必是在文章里捧张居正的。

但是林延潮却不能这么写啊!这殿试文章,将来关系到自己的政治立场。

林延潮不是张居正的人,自己的座师是申时行。

申时行是什么人,除了内阁大佬外,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帝师。没错,他是教导过万历皇帝的,史书上说,万历皇帝对他这位老师十分信任,要不然怎么当了十年首辅。

所以申时行是一个‘保皇党’,那么想也不用想,自己将来也是保皇派。

因此在会试时,自己在策问中,支持张居正变法,自成格局,不必如王安石那般托古言制,丢掉那张皮,殿试第一道题,林延潮也可以替张居正洗白,虽没有内圣,但也可以外王,先圣不是外王先决之路。

但是你第二道题,你说要以相权代行君权,那就不行!

立场问题上,不能含糊。

林延潮毫不犹豫下笔就写。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天以天下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夫圣王未尝不待贤臣已成其功业。

通篇说下来,君权天授,贤君有贤臣辅之。尧有四臣宰,舜有臣五人,都天下大治(托名古人是必要的套路)。

正如天子要承天意行事,那么宰辅也要受命于天子行事。大意如此,然后长篇大论。

林延潮言辞也不锋芒毕露,骂相权窃君权,那肯定是找挂科的,但通篇上提倡权操于天子,相权来自与君权所授,这你不能说我有错。

这时候皇极殿外光线已暗。

日已是西垂,落入西山后,天边浮出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