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五章 最难之乡试(第二更)(第2/3 页)

又各治五经,我不如在此搁下豪言,由我们这五人包揽五经魁如何?”

“痴人说梦,我也不与你一并,几位兄台,你们可别与刘兄一起疯啊!”有痣的杨姓士子连忙撇清关系。

何姓士子却笑着道:“我倒是觉得刘兄。说得有几分道理,我们泉漳二府的士子。前两次乡试都是包揽五经魁的,这一次由我们五人而来,有何不可?”

刘姓士子道:“不错,到时候你们若输给省城那些士子,我可是要笑话你们的。”

杨姓士子道:“刘兄你这么说气量太小了。”

那头戴四方巾的刘姓士子道:“杨兄,你不懂。以往乡试我们漳,泉二府的弟子,都完胜省城士子,若是今年输了,叫我们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岂非一代不如一代。”

听了这一番话,除了杨姓士子,其余几人都是点头道:“刘兄说得是。”

这几人都是漳,泉二府的生员,儒士。

那头戴四方巾士子名为刘廷兰。杨姓士子称为杨道宾。黄姓士子称为黄克缵。何姓士子称为何乔远。庄姓士子称为庄履朋。

这刘廷兰是漳浦人,历史上万历四年福建乡试中举,当时与魏允中、顾宪成并称,号称天下三解元。

杨道宾,历史上万历是十四年榜眼,后至礼部尚书。

黄克缵,人称黄五部,说得是他五次担任过尚书。至于何乔远,庄履朋在后世的名头虽没前三人那么大,但也是出自簪缨世家,并且后来也都中了进士。他们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也是正好是参加万历四年的乡试。

故而历史上,万历四年的福建乡试,堪称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届,否则后来刘廷兰,也不会与魏允中、顾宪成并称。

当然对于这件事,林延潮是丝毫不知的,毕竟他没有随身携带百度。

从茶楼回来后,林延潮就埋头读书了。

期间秦掌柜来找了林延潮一趟,与他说尚书古文疏证已是刊印完毕,先将样书给他过目。

林延潮听了不由感慨,自己终于是出书了。这本大作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林延潮拿到样书,就看了起来,但见‘林延潮’三字赫然写在书上,而题跋也是请了名家来写的。

虽没有名人点校,但却有忘斋先生这等名儒给林延潮作序,也算增色几分。而这本尚书古文疏证,采用是当时流行的宋版,颇费匠心。

装订用的是包背四眼针装,翻开书扉页封底加一张万年红,可以防蠹。书页是用建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