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叙功(第2/8 页)

沈一贯在会试中‘私藏’张居正长子张敬修的卷子,最后使之落榜,因此本来前程大好的沈一贯,不得不辞官还乡。

张居正去政后,此人经申时行保荐起复。

天子道:“这位沈卿,当年在经筵上与朕讲高宗谅阴之典故,当时他在百官面前言‘托孤寄命,必忠贞不二心之臣,乃可使百官总己以听。苟非其人,不若躬亲听览之为孝也。’”

说到这里,天子轻轻笑了笑道:“如此说来,倒是一位耿介之臣!”

耿介?

王锡爵倒不是如此认为,经筵日讲官在给天子讲课选题,必然让首辅看过后才能在第二日给天子讲。

张居正在经筵前定下,细柳营与三年不言的大题目给皇帝,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但沈一贯却道出了与题目截然相反的意思,其中动机……

但王锡爵道:“陛下慧眼如炬,识人的眼光定是比老臣强多了。这沈一贯乃布衣沈明臣之侄,可谓家学渊源,平日擅治老庄,学问嘛,主张以老佐孔。”

天子笑了笑,他对以老佐孔并不以为然,他最在意是对方当初在经筵上的表态。

在‘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与让天子‘躬亲听览’的之间,他当然有了倾向。

天子于是道:“这沈一贯确堪为阁臣之选,先生真是举荐得人。”

王锡爵道:“陛下,古往今来治老庄者,有人得之‘理身之道’,或‘理国之道’,或‘事理因果之道’,‘重玄之道’,‘虚极无为理家理国之道’。”

“这于虚极无为理身理国之道,未免持身有余,于谋国难成。”

主张天子躬亲的就谋国难成?

天子笑了笑道:“先生另一位阁臣打算推举何人?可要再思量一二?”

王锡爵道:“这位不用思量,老臣推举见任礼部尚书罗万化。”

提及罗万化,王锡爵没说半字推荐之词。但天子明白没有说,才代表说了很多。

罗万化是王锡爵铁杆盟友,之前王锡爵就打算推罗万化取代林延潮为礼部尚书,结果弄出了焚诏打脸之事,然后王锡爵又打算用罗万化为吏部尚书,结果遭到顾宪成的打脸。

吏部用一句‘翰林为宰冢善擅权,高拱故事’来怼之。最后陈有年为吏部尚书。

这一次王锡爵又推罗万化入阁?吏部那边?

天子欲问又止点点头道:“朕知道了。”

但见王锡爵道:“阁臣增补必经廷推,若廷推上有这二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