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迟疑!永乐帝的心思!(第2/4 页)

他之所以封锁了东宫,就是不想让老大牵扯其中,保护老大的贤名。

等待他杀光了那些程朱缙绅后,拍拍屁股直接前去云南就藩,自己回京放老大出来实行仁政收买人心,从而巩固自己的太子大位。

这,就是老二折子里的计划!

一想到这儿,朱棣眉头就紧紧皱在了一起。

老二这个逆子,真是个逆子啊!

总喜欢一意孤行,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老大这个太子爷,真是不成器!

明明老二离开应天之前,把一切都给安排好了,你直接照章办事不就行了吗?

偏偏心慈手软,优柔寡断,导致新政彻底成了一个笑话,还要老二赶回去给他收拾烂摊子!

难不成,真让老二做老大的手中刀?

老二把脏活累活全都给干完了,老大再出来坐享其成?

这样,对老二这个逆子来说,未免太不公平了啊!

朱棣捋着胡须,脸色阴晴不定。

平心而论,当年册立老大为太子,是为了稳固当时朝政时局。

毕竟老大得了文臣缙绅的鼎力支持,而且他将政事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是个不错的储君人选。

加之那时的老二还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对政务一窍不通,只会耍些小聪明,根本不似人君!

所以,朱棣在金忠、姚广孝等老臣的劝说之下,册立了老大朱高炽为太子。

然而,因为一场意外惊变,老二突然就跟开了窍一样,逐渐成长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开疆雄主!

在他汉王爷监国理政期间,大明朝迸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太子监国之是从未出现过的。

老二表现得越出彩,老大相比之下就越显得不堪!

但是,直到老二出事前,朱棣一直没有动过易储的心思。

因为一旦易储,朝堂之上定然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而且老大与瞻基,只怕没有什么好下场!

即便老二顾念着血脉亲情,不会对老大与瞻基下手,但是他身旁那些汉王党羽呢?

换句话来说,就算不易储,那老二下场又会如何?

姚广孝这个混账,为了稳固太子爷的地位,已经对老二下手了一次,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事情发展到现在,太子与汉王之间的争斗,早就已经无法避免!

即便他们自己不愿兄弟相争,他们背后的势力,也不会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