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华丽家族(第1/3 页)

中国文化常识知多少 干春松 34 字 2024-02-18 08:15:27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中国古代,不少人家的大门两侧都会贴有这副对联。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中国古代家族在文化修养、政治地位等方面的传承性。由于有着先天的血缘关系,家族成员对前代精神文化遗产的继承是自然而然的,这也造就了不少名垂青史的家族,如赵奢和赵括、司马谈和司马迁,等等。

赵奢和赵括

赵奢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奢最初担任征收田赋的小官,他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当时权高位重的平原君家人拒不交租,赵奢毫不留情,杀了9个当事者。平原君问罪,赵奢则说:“如果您不奉行公事,那么国家就会衰弱,那样您的地位也难以保持了。”平原君见他不同凡响,就推荐他管理全国的赋税,从而使国力不断增强。后来赵奢被任用做将军,其比较有名的战役是解阏与(今山西和顺县)之围。当时秦军围困阏与,赵奢率军出邯郸30里后就安营扎寨,做出无意进兵之状。秦军派间谍来探,赵奢也把他放走,以迷惑秦军。然后他突然下令西进,很快就到了阏与附近,接着抢占了北山制高点。秦军十分被动,结果大败,阏与之围解除。回国后赵奢被封为马服君。作为将领,赵奢爱兵如子,赏罚分明,有很高的威信。他从不固守教条,而是灵活应变,这与其子赵括恰成鲜明的对比。赵括对兵法烂熟于心,又博闻强识,理论水平很高。但是,他仅仅是空谈其父所传授的兵法,却无丝毫的实战经验。赵奢生前即对此有深切的体察,而他死后赵括率大军抗击强秦,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全歼。

司马谈和司马迁

西汉的司马谈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颇有研究。他著有《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到汉初6个主要学术流派作了简要而精辟的分析,为后人所称道。司马谈任太史令,也就是史官,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搜集史料。他曾计划写作一部通史,但尚未实现即逝世了,临终时将此事托付给了其子司马迁。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10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基础十分坚实。20岁时他曾漫游东南,饱览名山大川,搜集了许多趣闻逸事,对一些历史典故有深切的体验。担任太史令后,他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从上古的典籍到西汉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从诸子百家的著作到各代的史料,他都认真阅读。这些工作为司马迁撰写《史记》做了充分的准备。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正式开始编写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