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孤独(第2/21 页)

东京空港管制保安部01 森村诚一 19 字 2024-02-18 08:00:06

就必须投入到侦破工作中去,并且不允许有任何私心杂念。

他的一些同事,由于长期住在专案组里,回家时竟然把回家乘坐电车的顺序忘得一干二净。那须警长想,如果这次回家是抱着胜利结案的心情,那该有多好。

那须警长用右手拉紧电车顶上悬挂着的安全吊环,无意识地眺望着窗外,大脑自然而然地思索起8·11凶杀案。

“现场是密室,而且是两重密室。”

谜一般的密室,一刻也没有离开那须警长的沉思,始终盘旋在他的脑海里。即便陶醉在酷爱的音乐里,脑瓜子里也时常翻腾着谜一般的密室。

侦探推理小说里,说到过密室。在喜欢侦探推理小说的读者中间,热衷于密室的人似乎并不多。据说作者在密室上大做文章,故弄玄虚。最初编写的密室,是罪犯绞尽脑汁,伪造第一现场。后来,密室之说到处泛滥,而且生搬硬套,以致小说结构与情节设计之间极不自然,读者们不欢迎这一类侦探推理小说,觉得作者不应该在密室上大做文章。

但那须警长手头上的凶杀案,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密室,并且是双重密室。

房门内侧,不仅上有保险,还挂有安全搭扣。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房门外侧的走廊上有服务员监视的目光。如此戒备森严的房间里,竟然发生凶杀案。服务员的证词,没有怀疑的理由。杀人凶手,居然冲破两重密室,溜之大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杀人凶手,为什么偏在两重密室里实施杀人目的?

面对谜一般的两重密室,我们始终彷徨徘徊,至今查找不出凶手为何制造密室的理由。

正在这时候,池袋地铁车站到了。那须警长准备在站上换乘西武线,在人流的推动下渡过横跨立交桥。这一回的电车上,终于有了座位。

随着电车徐徐启动,刚才中断的思路又活跃起来。

“为什么要制造密室?其中必有难以言喻的理由。只要找出理由,密室之谜也就不攻自破。”

那须警长回忆起曾经读过的《密室集》。

密室诡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天花板、墙、或者地板上,有秘密通道;第二、门上和锁上实施机械性的机关,从门外侧挂上锁的内保险;第三、利用心理上的错觉,或者在室外使用凶器;或者在行凶时,制造凶手或被害人不在室内的假相等等。

除上述以外,一、二、三等三种类型的密室,常常混合错开使用。

“就本案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