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阴谋与阳谋(第2/8 页)

糊涂。

但就是这番对话,让楚歌找到了突破口。

当时,皇帝确实被驳得哑口无言。

但这并不代表皇帝就接受了文君实的说法。

恰恰相反,皇帝反而因此而产生了愤懑之情,在未来的人生中,他开始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才能让自己不再这么憋屈。

“元丰改制”恰恰说明了,皇帝的心中始终过不去这个坎。

其实,这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反应。

谁能拒绝权力?

对于每一个皇帝而言,掌握绝对集中的权力都是他们的毕生追求。而对于大臣们来说,则是要千方百计地拒绝皇帝的要求,甚至要从皇帝手中抠出权力。

所以,皇帝只是暂时没想到解决方法,不代表他不想改变这种现状。

而楚歌现在要做的,就是给皇帝提供一种解决方法。

想到这里,楚歌说道:“臣以为,官家非与士大夫治天下,而是用士大夫治天下。

“天下之事,决于官家。官家想做,若是士大夫支持,那便皆大欢喜;官家想做,若是士大夫不支持,那官家自然也可以换一批支持的人。

“士大夫代天子牧民,何尝听闻,士大夫替天子牧民?

“官家想做事,却处处被人掣肘,岂不闻太祖有云: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

听完这番话,皇帝的双眸越发明亮了。

显然,楚歌扮演的王文川扔出了许多惊世骇俗之论,虽然被其他的大臣听到要引发轩然大波,但在皇帝听来,却不啻于仙乐一般优美。

楚歌的意思很简单,陛下你听文君实瞎逼逼干什么?

士大夫凭什么和皇帝分享权力?

你是皇帝,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古代的官员叫州牧,意思就是说,那是代天子以牧民。但他们敢说自己是替天子牧民吗?那就是造反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最终说了算的还是皇帝。

皇帝如果都不能说了算,那还叫什么皇帝?

这番话,着实说到皇帝心坎里去了。

他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其实在历史上,皇帝之所以和王文川分道扬镳,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这里。

王文川本身是个非常固执的人,凡事喜欢大包大揽。而皇帝站在他身后,总是会觉得,有些不自在。

很多事情,王文川自己就办了,皇帝有不同的想法,也得考虑王文川的看法,很多时候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