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搭积木(第2/9 页)

土质必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之后,这些泥土要在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再浸水将黏土泡开,让许多只牛反复践踏,去除泥团中的气泡。

最后再经过反复摔打、装入模具,用平板盖住、两人在上面踩实,最终阴干七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

而在入窑烧制的时候,先要用糠草熏一个月,去掉潮气,再用劈柴、整柴和松枝分别烧一个月,才能出窑。

出窑的这批金砖如果有六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那么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

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

李鸿运看着这些工匠从选土开始忙碌,然后将一批又一批的金砖入窑烧制,将那些合格的产品装船,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京城。

而在大西南,也有无数的工匠正在崇山峻岭中砍伐合适的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在古代是皇家专用的木材,性能稳定、经久耐用,而且木性温和、香气宜人,所以自古以来都是皇室建筑最钟爱的木材。

如果是一般的大臣,哪怕是权倾朝野,用金丝楠木作为建筑,也有逾矩的危险。

金丝楠木生长周期很长,五十年才进入生长旺盛期,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各种意外情况而突然停止生长。如果自己种植的话,种了五十年突然发现不长了,想想都崩溃。

而金丝楠木的生长气候也非常严苛,一定要在海拔一千五百米到两千米左右的位置才能茁壮生长。一旦气候和海拔不对,即便长出来了也只多半会是发育不良的劣等木材。

这些工匠和民夫深入崇山峻岭砍伐金丝楠木,危险重重。

在密林中,可能会失足摔落,可能会遇上猛兽,可能会迷路,也可能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等遭到灭顶之灾……

所以古来就有“进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

这些人在砍伐了合适的金丝楠木之后,由于太过巨大,所以也几乎不可能以人力运出崇山峻岭。

工匠们先在大树上用木板搭成平台,让斧手砍去大树的枝叶,然后再用绳子拉着,防止大树倒下的时候砸到人。

砍倒大树之后,斧手在大树上凿孔,大量民夫在地上铺设横木,将大树拖拽一段距离之后滚下山沟,编成木筏。

等山洪暴发时,这些木筏被冲下山,冲入江河,然后再通过长江运到大运河,再由大运河继续顺流滑行,北上京城。

整个路程,达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