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未雨绸缪(第3/5 页)

区间内。”

“一个平台只有协调好各方利益,才算是一个完美的平台。片面强调某某一方的难处而不涉及到利益的分配问题,那就都是在混淆视听!”

“宅居外卖目前看起来做的还不错,但内部的诸多问题已经出现端倪。”

“请问直播间的观众们,你们习惯在问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不管呢?还是习惯未雨绸缪、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呢?”

王老师抛出问题,并不等直播间围观群众的回答,继续说道:“在我的这篇论文中,探讨的主要是未来行业发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大数据和程序算法的确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这种效率的提升是有极限的,在到达这个极限之前,效率应该优先于保障,而在超过这个极限之后,保障应该优先于效率。”

“目前的大数据和程序算法,可以无限制的压榨外卖小哥来提升效率,但是它无法为外卖小哥提供保障!”

“而这一点,就是摸鱼外卖和宅居外卖最大的区别!”

紧接着,王老师通过论文中的案例和具体的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全面地驳斥宅居外卖进攻的两个方向。

有理有据有节,在冷冰冰的数据解读之外,又加入了许多王老师自己的真情实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师为了写这篇论文,去做了外卖小哥,在忙碌而又艰辛的工作中体会到了外卖小哥的心情,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很有说服力。

他能够感受到,在程序的大数据算法下,自己从一个普通打工人被一步步地改造成了不断派送外卖的工具。

这种变化显然是错位的,是人文关怀缺失所导致的结果。

如果这种人文关怀长期缺失下去,久而久之,顾客只会关心配送的速度和配送费的价格,而快递小哥为了多赚钱,也始终主动地接受这种异化,那么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永远都得不到解决。

至于平台,他们当然更乐于把外卖小哥变成工具人,变成外卖配送的机器。

但是摸鱼外卖走的,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路子。

通过最基础的福利保障和规则,为效率的提升设置了一个底线,在这个底线之内才是不断优化程序算法,提升配送效率的;而这个底线,永远都不允许超越。

这个底线,就是配送小哥的工作时间、基础薪资、福利保障等等因素。

虽说摸鱼外卖的这种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