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同世界之论(第1/4 页)

我在大宋当马夫 半园 83 字 2024-03-13 07:52:35

乾元四年四月,华国的科举考试并没有因为宋金对其大举进攻而停止,相反,府试如期举行,殿试在府试结束五日后在议政殿举行。

最初,今年参加科举的人员有数千人,通过层层筛选,进入府试的有一千余人,府试结束后,最终参加殿试的人只有一百余人,比预期的少了将近一半。

留下参加殿试的学子大部分是原籍华国十一州的人士,只有二十多人是新附各州府来的学子,其中又以寒门居多,那些地主家出身的子弟即便通过了府试,听闻宋金大军压境,很多人都放弃了参加殿试,回了原籍,这也在宋杰的预期中。

今年殿试就只有一道题,何为天下大同,如何实现天下大同。

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能答出这道题,而且都是引用的礼运大同篇之言,宋杰和华国的高层只是粗粗的扫过各考生的试卷,发现没有特别不同的解释。

于是宋杰在殿试结束后,发了一条名为大同论的制书,并把这次所有参加了殿试的人员全部录取为进士,不区分等级。

这条名为大同论的制书被张布在与进士录取所在榜单的贡院和王府外,以及颜神城的官衙之外,这也是宋杰作为华国国王发布的第一条没有任何行政和法律内容的制书。

该令通篇都是在论述,关于大同世界之事。

“鸿蒙初,天地生,四方为宇,往来为宙,万物之衍,是为易,易之道即为天演,天地之道,分而合之,合而分之,循环往复。”

“天演有万物,而有人,人为物之灵,又以群居,故有社稷,社稷之道从天演之道。”

“社稷之道在于公与私也,货寡而不均,为公,货多而不均,为私,货之多寡,在于开物与成务,是为生产之力,生产之力在于格物,格物有术,进而为道。”

……

宋杰通过这篇大同论描述了关于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他引用了马圣人对社会发展的论断,人类社会将是从底到高的发展,这个发展将经历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再到公有制社会的发展阶段。

这文中宋杰没有一成不变的引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复杂概念,因为处于封建社会的人们是根本无法理解没有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后的社会形态。

如果在这里说这些,无异于夏虫语冰。

宋杰只是简单的把社会形态表述为公有,私有两种概念,并提到远古之时人类群居生产力不发达,食物和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形式,这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