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第1/4 页)

李云泽还是解释了一下“用陛下的头像,是避免金币银币被人直接用剪刀剪开使用。添加各种金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避免被融了。”

金银被剪开使用的事儿,在明朝的时候属于司空见惯,毕竟用整钱的机会远不如用零钱。

有了皇帝的头像,谁敢去剪那就是欺君了,按照大唐律可是重罪。拿出去使用,别人也不敢收,直接断掉了这方面的念想。

添加足够份量的各种金属,除了固定用途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那些想要融掉的人感觉无利可图,甚至干脆就是亏损。

铜钱倒是没有那么麻烦,就是最为标准的贞观通宝,外观上很是漂亮,质地也很厚实耐用。

当然了,铜钱的铜含量也被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避免寺庙拿去融了做铜器。

查看完几枚样板钱币,李二满意点头“一年能出多少?”

“出多少的基础,是能够提供多少原材料,而不是生产力。”李云泽干脆摊手“只要原材料足够,来多少就能造多少。”

简单的冲压装置,在大唐这里就能造出来,用不着去现代世界弄。

说到原材料,李二也是陷入了沉思。

想了一会,他开口说道“你那大海船,再来一些。”

大唐此时拥有的十艘大海船,都是李云泽提供的飞剪型盖伦船。

它们的工作安排的很满,去香料群岛运送香料,去岭南占城国等地运送粮食蔗糖,去吕宋运送矿产粮食人口等等。

南来北往,长江内上下穿梭,满载着货物不断的奔波于各处。

现在李二垂涎倭国的金银,可倭国虽近却也是要横渡大海的。

大唐海船不算少,可那些只能沿着岸边行驶的海船,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运载量又或者是速度方面,都远远不如李云泽的船。

李二现在,想要扩充自己的船队。

“现船没有。”李云泽干脆回应“不过船厂可以有。”

“船厂?”

李二心头一喜,对于他来说,当然是买不如造啊。

“船厂的各类设施,直接运送到长江口那儿,在那边建造船厂可以直接向着大海出海船。”李云泽笑言解释“海外有无数珍宝重物,粮食物品数不胜数。海鱼更是不必多说,足以满足全大唐百姓顿顿吃肉的需求。”

“海鱼是好。”李二叹了口气“可却是需要用盐。”

这时代的大唐可没有什么先进的冷链运输系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