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第1/4 页)

就像是陇右节度使盖嘉运,把心思都放在了长安城这边,被吐蕃人打了突袭,将至关重要的石堡城都给丢了。

大怒的李云泽,当即下令王忠嗣将其就地处决。

随后他又派出李林甫为钦差大臣,巡视天下各处藩镇稳定军心。

卖力工作的李林甫,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逐一进行安抚,至少维持了明面上的安稳。

此时的大唐,再无人比李云泽更加明白藩镇制度的危害。

不过动手铲除藩镇却不是皇帝一道圣旨就能做到的。

真要是下圣旨撤除藩镇,那皇帝被迫禅让的时候没造反的,一定会在撤除藩镇的时候造反。

李云泽不惧任何人造反,可他不能接受大唐百姓们被祸害。

所以前期以安抚为主,稳定了之后再慢慢铲除。

现在要做的,是赶紧的缓解大唐内部已然是到了尖锐对立程度的内部矛盾。

做皇帝后,李云泽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让内侍们去满天下的采选美人,而是对宰相制度进行重组。

唐时相权太大,名臣做宰相的时候就是盛世,奸臣上位的时候就是乱世。

李云泽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撞大运般的选中名臣身上,所以干脆取消了尚书省,门下省以及内侍省,设置了内阁。

内阁也是相,可却是直接提升到了六位阁臣的程度。

跳船后卖力表现的李林甫,占据了其中一个位置。

之前被贬的牛仙客,重新招回来入内阁为相。

牛仙客在历史上的身份有点特殊,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出将入相的猛人,再往后的宰相就没有武人出任的了。

那些挂名的,死后追封的不算。

同样是被贬的张九龄,也得到了召唤回朝的圣旨,至于他会不会遵旨倒是两说。

除此之外有个幸运儿则是礼部尚书贺知章,居然幸运的被选入了内阁担任阁臣。

李云泽延续了出将入相的传统,没让牛仙客成为最后的绝唱。

他选中了斩杀盖嘉运的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出任内阁阁臣。

最后一个名额,留给了前任宰相萧嵩。

萧嵩此人打仗是把好手,曾经大败过吐蕃。只不过入朝为相的时候,与牛仙客一样凡事唯唯诺诺不敢任事,之后被李三郎给荣养了。

重新将此人启用,主要是为了和稀泥。

与此同时,一群废物被李云泽从朝中军中踢走,换上了